北部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增城市小楼中学赖桂斌一、山区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1、师资配备不齐,体育课时不足(尤其是一些小学)。很多山区小学的体育教师大多由非体育专业者担任。这些人非体育专业毕业,不懂得体育教学规律,身体素质差,在体育活动中根本起不到示范作用。大多数山区小学没有专任体育教师,体育课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代课,据调查得知,我们很多镇的小学非常缺乏专任的体育老师。尽管每周安排2—3节体育课,但常常被其它学科以各种理由占用,很多学校只安排了每周每班两节体育课,没有达到教学标准要求。临近考试,体育课就理所当然地被瓜分。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则是学生自由活动,没有教师统一组织。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大缩水,身体素质得不到保证。2、操场狭小,体育器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在山区,有限的教育经费被投入到镇中心学校。因为中心学校经常有上级来检查,搞不好会让领导们丢面子的。很多山区学校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使得体育活动形式单一,除了跑就是跳。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倦情绪。3、强调安全,束缚了体育活动的开展。随着媒体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曝光及家长维权意识的提高,领导和老师都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老师上课就怕出安全问题。一旦出了事故,家长就会来找学校和老师赔偿。虽然有时不是老师的原因,但学校还得应付。多数情况下为了息事宁人,学校和老师只好承担了费用。有的学校规定谁的课上学生出了事由谁负责,这种做法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打击了老师的上课积极性。4、体育活动的减少使得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关部门对学生的体质监测表明,现在学生的营养状况和体形身高都比过去提高了,体重也增加了,但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许多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豆芽”和小胖墩体形屡见不鲜。观察我校及周边学校发现,校运会成绩很多项目的成绩在逐年下降,有部分项目的记录久久未被打破。农村中小学生空余时间很少参与运动。再加上饮食上的不注意,营养不足、不合理,学生的身体素质近一些年来下降严重。5、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取消了一些较苦、较累、较危险的运动项目,如长跑、三铁(铅球、铁饼、标枪)、跳山羊等,使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大为减弱。同时,由于缺少合作与交流,不少学生自私自利,性格孤僻,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过多的能量无处释放,使得打架斗殴、早恋、迷恋网吧等现象日益增多,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6、只为了体育考试而上体育课,只为了体育考试而进行体育训练,在有比赛的时候就选人参加训练,缺乏长期组建运动队的,选拔体育尖子的机制。7、从一些调查数据的分析来看,有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没有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的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在选用教学方法上还有欠缺,组织措施不合理,课堂教学缺乏整体设计,大部分教师随意或不布置场地。8、课堂学习场地的使用缺乏统筹协调,由于体育教师课前缺乏有效地沟通,上课时,往往多个班同时上课,导致场地和器材不够,学生和教师都集中在一起上课,场地更加拥挤,教师间的口令相互影响,学生之间的教学相互干扰。课堂教学缺乏单元性教学计划,由于课前没有很好的备课,加上体育器材损失严重,因此,在上课时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到了运动场准备上课时,发现场地已经被其他先来的教师用了,从而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二、山区学校体育教学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山区体育教学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要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领导干部要关注学校的体育工作和学生的健康状况,帮助学校解决体育工作的困难。学校领导要争取上级领导的扶持和帮助,多方吸收资金,解决好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配置问题,配齐配强教师,开足课时。2、转变观念,立足现实,创新挖潜。体育课、课外体育运动非但没有影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