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代晓荣綦江区中峰小学摘要: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进入学校,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课堂上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主题词:数学多媒体实效性兴趣课堂教学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而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阵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深入改革,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上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那么,教师该如何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特别是人机相互交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的特点,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开始,我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生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看见师傅热得不行,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说:“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大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子大,吃得多,分给我的却最少,你吃得最多。”话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起来:“好你一个呆子……”这时,画面停下了。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你知道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吗?”1/4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动画片《西游记》,课一开始,大家都被这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都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想说却说不清楚,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