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有我”作文全椒县襄河中学刘业龙语文教学中,我们主张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主动性,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见,语文教学活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追求“有我”的境界。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有我”呢?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写“有我”作文。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有我”作文的必要性就像生活中我们常受束缚一样,学生在作文时常常被教师所提供的一些技巧章法所限制;同时学生常使用“虚假”素材,这些素材或来自于范文,或来自于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他们往往东拼西凑,肤浅地罗列现象,由“无我”导致作文情感的荒芜或矫揉造作。长期以来,学生写作习惯于被动的,应付的或应试的,似乎忘记了作文乃自我表达的需要。他们要么在方法要求的“牢笼”中呻吟,要么蹲踞在他人生活的“篱笆墙”下,心灵得不到舒展和放松。因此,学生对作文几乎无兴趣可言。作文的本来目的就是“我手写我心”,岂能让学生的心灵寄人篱下?怎样才能“我手”“写我心”?对于初中生来说,对外部世界是不太能倾注其心的,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常会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左右,他们的心往往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所以我认为初中生作文素材应以自我生活为主,只有写“有我”作文,才能“我手”“写我心”,同时只有“言之有物”,才谈得上“言之有序”。当学生的心扉打开时,你会看到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学生在其中表达了自我,教师从中对学生思想与情感加以了解。引导学生写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即写“有我”作文,这是我作文教学之“语文味”追求的一点做法。二.“有我”作文之趣味接下来从实践的角度具体谈谈“有我”作文给与学生的趣味,粗浅地列举几点:趣味之一:抒发真情,表现自我。忙碌的学习生活,已使学生迷失了方向,甚至忘却了自我。于是,我把作文当做鼓励学生抒发真情,表现自我的一个手段,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回自我,一个真实的自我。我的一位学生在“我多想——”的半命题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生活早已被母亲安排好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我睁开了双眼,一天开始了。干净的衣服整齐地放在了床头;卫生间中,母亲已经把温水备好,牙膏挤好;桌上的营养早餐冒着热气,让我不禁乱想:我妈是不是还要再来喂我呢?……在与同学的一次交谈中,他们兴冲冲地说自己会做什么西红柿炒鸡蛋、炒土豆丝等,甚至有同学吹嘘会煲汤。当他们问我会做什么时,我憋了半天才红着脸说‘我会煮方便面’,紧接着的是一阵哄笑……或许,几年后又是一个书呆子诞生了吧……我仅仅是想自己动动手而已。”片段中的“我”是位成绩优异的阳光男孩,透过作文,我们可看出那隐藏在优秀外表下的内心是苦闷的,无奈的。在初三紧张的学习中,他并不是想有时间去玩,而是想自己动手做事,这说明什么呢?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曾泯灭了他们多少的激情呢?我们曾责备孩子偷懒不愿做事,而现在他们是想干活也无处可干,这实在有些悲哀!这个孩子在成为优秀学生的同时,却被剥夺了成为自主独立的人的权利。在作文中,他流露出因生活能力的缺乏而产生的自卑,他也希望在生活中能成为优秀的人啊!如果不是通过作文,我们怎么能了解到这些,怎么能感受到同学眼中的阳光男孩其实并不快乐呢?趣味之二:交流互评,共享感受。在作文初稿后,我让学生先交流互评,然后再修改。学生很喜欢看别的同学的作文,也喜欢老师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生活。某个同学写的事可能是他们都知道的事,某个同学抒写的感受可能是大家共同的感受。所以,学生品评作文,实际上也是在回味生活,每每这时,他们都会很惬意,于是这也成了学生对“有我”作文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当然,就作文写作本身来说,他们又会在交流中获得作文能力的提高。我曾经给同学们读过这样一段作文:“星期天下午,小祥来找我打篮球,这次妈妈直接同意了,但她还是要跟我一起去,我也只好答应了。到了篮球场上,我一扑而上,和同学们热火朝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