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红杨中学翟笃成七律长征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整体感知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长征精神红军为什么要长征?1.全国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2.红军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1930-1932)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毛泽东第一次反“围剿”时写的对联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军队比例第一次10万多4万多约2.5:1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30多万7万多约4:1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军队比例第一次10万多4万多约2.5:1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30多万7万多约4:1第五次50万8万多约6:1避敌主力避敌主力诱敌深入诱敌深入集中优势集中优势各个击破各个击破毛泽东博古李德分散兵力分散兵力进攻冒险进攻冒险防御保守防御保守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长征之路3、历史意义2、遵义会议长征时间:参加部队:经过1、长征之路突破四道防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越夹金山强渡大渡河过草地陕北飞夺泸定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课堂练习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广西西康四川陕吴起镇甘肃三军会师会宁1936.10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河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1935.10.遵义1935.1.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福建内容意义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④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③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取消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2.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①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精华,成为之后革命的主力③在途中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火种3、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旧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次会师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的一组数据人们对长征的评价延伸拓展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长征是波澜壮阔的诗史。——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毛泽东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革命必然胜利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课堂小结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四、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三、遵义会议1935.1.时间:三个10月经过路线:P.60内容:P.60意义:一个确定,三个挽救、一个转折二、红军长征简况达标反馈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在渡过下列江河时,发生过什么事?教科书p.63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