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要照相啦!哦,是吗,我要张彩色照......额......呜呜,怎么黑眼圈这么重……国宝—大熊猫学习目标及重点:1、识记文中生字词,明白题目的作用。(第一课时)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第一课时)憨态可掬笨拙濒危古籍獏上林苑栖息璀璨邛崃山云雾缭绕烟波浩瀚北碚纤维分娩翌日拯救繁衍自学指导一:(给红色字注音)hānjūzhuōbīnjímòyuànqīcuǐcànqióngláiliáohànbèixiānmiǎnyìzhěngyǎnˉ·解释下列词语:憨态:殊荣:屈指可数: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特殊的光荣。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共同探讨题目的作用是什么?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努力获取有关大熊猫的有效信息;(2)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完成宝物鉴定书。宝物学名:现用名:外号:宝物外在特征:宝物来历:鉴定结论:猫熊“竹林隐士”“活化石”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眼镜。祖先与熊的祖先相近,属于食肉目。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稀动物中的重点保护对象。研读语段(1--7)段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国宝大熊猫,请在文段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开头三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开头三段主要写大熊猫在德国受到“贵宾”待遇。安排在开头,引出说明对象,既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又可以吸引读者。第7段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主要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作者以日本形成的“熊猫热”为例【举了熊猫在日本大受欢迎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在国际上的轰动效应的盛况,由点到面地表现我国大熊猫在国外受到的欢迎,从而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1、第8段在文章有什么作用?阅读(8--15)段,答题过渡【承上启下】8-15段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宝这一中心,运用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分布地域、生活环境、名称的由来、、、等情况。繁殖困难、生长状况逻辑食竹习惯、食量大活动范围、生活习性阅读16-17段再次感知国宝大熊猫的珍贵性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体态可爱数量稀少具有研究古代哺乳动物的珍贵价值1、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激发学生关爱、保护动物的热情。(第二课时)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品析第3段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用四个“有时”构成比较整齐的排比句,分别写它直立,啃竹枝,打滚和玩耍。“状似舞蹈”的比喻,“悠然自得”“漫不经心”的拟人手法,“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的描摹,介绍大熊猫喜欢嬉戏。都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熊猫的“体态可爱”‘憨态可掬”的特征。也流露了作者的无比喜爱之情。第11段中“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不能删去。“最少”是“至少”的意思,有限制作用。【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这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第12段中描写熊猫外形看似笨重,爬树却挺高明。请你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结合具体的词语来分析)作者准确精当地使用了形容词和动词,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如:“笨重肥大”、“摇摇晃晃”同爬树“高明”、“非常灵敏”、“高高”形成对比,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的可爱、机警、灵活。动词“躲藏”突出了它的温驯、机警的特点,副词两个“非常”强调了它自卫反应的灵敏和爬树本领的高超。•分析第5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主要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尔雅》、《上林赋》等古籍中的关于大熊猫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由来已久的特点,增强说服力。第13段中“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