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实践成果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应用一、课题的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与技术素养,是时代对每个公民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类的综合性课目,它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教育责任,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检测。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相整合,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必将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而初中信息技术水平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检测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二、设计理念: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为学生将来考虑,现在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三、活动的目标初中学生应该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了解网页制作、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等,使初中学生基本达到适应时代需要和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四、活动的对象活动对象:初中学生五、活动形式:教师讲解和小组活动六:活动实施具体过程:(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2、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和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4、初步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的基本知识5、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二)计算机基础知识1、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发展简史和计算机的特点。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主要部件及功能。硬件:中央处理器、主板、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3、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知道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编码,在计算机中所有数据都采用二进制编码。4、掌握表示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各种单位换算。(三)Windows操作系统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作用2、了解桌面信息的意义及"我的电脑"、"开始按钮"和"任务栏"的含义、功能。3、能熟练的使用鼠标进行操作(鼠标的五种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双击、拖动、单击右键)。4、能根据需要正确冷、热启动或关闭计算机系统。5、了解窗口的组成、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6、学会运用快捷菜单操作设置桌面。7、掌握键盘的基本操作认识键盘分区(主键盘区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字字母、标点符号、空格键、大小写字母锁定键、退格键及回车键等一些特殊键;光标控制键区中的插入键、删除键、翻页键和四个光标移动键;小键盘区的数字锁定键);了解正确的键盘指法(八个基本键和十指的分工);学会中英文输入(写字板程序、智能ABC或者拼音输入法、输入法的切换、学会保存文件)。8、了解文件、文件夹的意义和文件标识符的组成及意义,文件通配符表示的含义。9、初步了解文件目录结构与路径的概念,知道用"目录树"的结构组织管理文件的特点。10、学会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新建、重命名、保存、打开、复制、移动、删除和恢复的操作,会查看文件的属性)。11、了解查找文件的方法。12、学会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查看计算机技术指标、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设置系统时钟、设置鼠标属性、添加/删除程序)。13、学会使用画图软件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