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库尔勒市第八中学小学语文精品课活动总结非常感谢库尔勒市第八中学小学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为我们展示了这么精彩的五堂课。五位老师课堂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良好习惯地培养,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五位老师这节课也为我们这次精品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次活动从4月中旬日开始,到5月18日结束。其中语文课5节,(阅读教学4节,古诗课1节)。感谢五校捆绑组团的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远道而来,同组同学科的老师都能积极看课评课,评委开诚布公的进行点评,取得预期的成果。总结如下:一、活动呈现的特点1.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精心。这学期的精品课是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因此每位上课老师格外重视。全体教师都做到了课前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授课。无论是年纪大的房萍老师还是教龄不长的吴月彤、程愿茹、郭丽娜老师老师,从他们课件的制作,到教案的设计,无处不显示出老师们的精心。同时也体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大家一直保持着课前集体备课的良好习惯,集体研讨的氛围特别浓厚。2.语文课上重视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上出语文味。课堂上,能在有意培养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传达的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完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程愿茹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一面五星红旗》,程老师那自然的教态,激昂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再加上恰到好处的配乐,让听课的老师也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在师生、生生与文本交流对话中,程老师以饱满的热情、赤诚的心去拥抱、感悟、体验升华文本。在拓展延伸中学生小诗创作碰撞出无数思维的火花、激荡起层层叠叠情感的浪涛,如涌、如流,又如丝丝甘甜的泉水令每一位学生思绪万千而滔滔不绝坦露心声,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吴玥桐老师的《嫦娥》没有花里胡哨的装扮,没有华而不实的铺设,一切自然而不雕琢,平实而不平淡,热烈而不张扬。吴老师以她特有的方式构建出独特的教学风格,尤其是自己制作的微课,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努力在文本的“空白”处为学生构建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带给课堂上包括学生、听课的老师以及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一次美好的享受。郭丽娜老师上的《乡下人家》,这节课设计容量之大,古诗文的迁移学习,初读课文,扎实的字词练习,有情感朗读,、品语言、悟写法,习作片断的练习。可贵的是,把品语言理解内容和悟写法结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美读,美美地读,然后中间穿插了写字教学,迁移读写,最后还有拓展的阅读。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桥》这节课,房萍老师的这整堂课的构思非常的完整、巧妙,课堂上展现出来的却是她成熟、老练的一面,令人佩服,基本上课堂处理的无可挑剔,亮点多多,显示出教师对教材、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把握。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学生的感悟在这详尽的品读中,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背后藏着的意韵,使他们的情感自然得到升华。《卖火柴的小女孩》,整个课堂中,徐嘉婧老师善于引导点拨,层层递进,从讲读课文开始,徐老师就渲染一种情境,从与学生的谈话“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引入小女孩的生活环境,让学生通过对比进行感悟。徐老师还将现实和幻想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对比,使学生深深的领会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她还充分利用课件进行点拨引导,同时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会,从朗读中领悟,层层递进。适时出示作者简介,让学生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是由社会造成的,一下子把文本的理解提升到一个高度。最后续写训练,拓展思维。总而言之,徐老师的这堂课使人耳目一新,清新、自然又充满活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本次活动取得了完满的成功,为库尔勒市第八中学语文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次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教师们通过相互观摩,增进了了解,做到了共同提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