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在上节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整理有关磁铁的知识后,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磁铁有磁性,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磁铁的性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进而,让学生用磁铁辨别一些物体。这一活动从探究和应用两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通过这两个活动,相信学生对“磁铁有磁性”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学情分析】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并且磁铁隔着所有物质都能吸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世界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思路】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建立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教学时,首先有小游戏激趣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接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正确认识。然后设计“用实验的方法辨认铁制品”和“隔着物体吸铁”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加深认识。最后将探究活动延伸,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精神。【教学准备】1、教师用的材料:演示材料(玻璃杯一个、铁钉5个、磁铁一块),自制课件。2、各小组准备的第一份材料:磁铁、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玻璃珠、纸片、布条、铜丝、橡皮筋、棉线。小组准备的第二份材料:不同类型的硬币、薄木片、塑料片、玻璃片、布片、铝片。【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蝴蝶,能让它自由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演示,学生猜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磁铁的知识。(此环节通过有趣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学习,为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此活动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材料的检验和辨认铁制品两个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磁性的科学概念。并对学生渗透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教育。)1、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磁性(1)、谈话提问,引导预测①师:同学们都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东西,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老师屏幕出示一些材料,指导学生预测。②这些只是我们的预测,那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指出: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猜测的结果。教师表扬。(2)、学生实验,分析结果①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②教师出示温馨提示A、实验时用磁铁慢慢靠近每一种材料,看看有什么现象。每种材料的实验要重复地做几次。B、实验时,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