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一、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根本大法)二、学生分析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与学生联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学生有所了解,但是宪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比较远。我主要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争通过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树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教学重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教学难点: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为什么法制宣传日的主题都与宪法有关?为什么把每年的12月4日作为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因为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重要,是最重要的法律。12月4日是现行宪法的实施日)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问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3、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4、宪法的构成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5、树立宪法意识活动: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答:因为公民的姓名权、受教育权受法律保护。她是通过上诉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肃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6、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活动:这幅图说明了什么?(答:此图形象地表明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7、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因为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所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总纲第6条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的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结论:一句话,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居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做一做: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母子”关系(答:行政诉讼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合同法、劳动法等)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与宪法的内容和精神相违背就视为无效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准则。一切违宪的行为都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追究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8、课堂小结:通过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比较,从宪法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三个方面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从内容上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有着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大家要从小树立遵守宪法的思想,培养宪法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9、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