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结合四年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学生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实施教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学,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教与学、学与练、练与赛”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二)教学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第四册)(三)单元课次本单元共分为6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四)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篮球运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技术。它是比赛中个人进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组织全队进攻配合的桥梁,对于发动快速进攻和突破紧逼防守都能起到较大的作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参与篮球实战的基础。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控球能力和支配球的能力,将本单元分为六次课教学,本节课为第三课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时手对球的支配和控制能力。辅助教材安排自编游戏“夺旗”,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既是提高学生身体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篮球运动兴趣的有效途径。2.学生情况分析授课班级是我校四年级1班的学生,共32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高,好胜心强,他们对参与篮球运动兴趣浓厚。通过以往篮球技术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原地运球、传接球的动作方法,能够完成运球行进动作,但对球的支配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为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个体练习、辅助练习、合作练习、游戏竞赛等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逐步增加练习深度,让学生进行反复体验,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提高直线运球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1《篮球——行进间运球》课时教学计划年级:四(1)人数:32人教学内容1.篮球:行进间运球2.自编游戏:夺旗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能够了解一些简单的篮球知识、规则。2.进一步学习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80%的学生能够在跑动中完成人与球节奏协调一致的前进,发展学生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结构教学内容时间次数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组织与场地开始部分(3)分钟一、体委集合整队并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三、宣布本节课内容提出要求四、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五、队列练习向后转走3分钟2遍教师提示学生站队要求并巡视指导。要求:站队时快、静、齐。五、1.教师提示学生练习方法和要点。2.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练习。1.学生观察教师的手势站队。2.学生向教师问好3.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1.学生认真听讲。2.学生集体练习。组织:四列横队准备部分(7)分钟一、小游戏:传球比快二、准备活动球操1.拨球2.传球3.绕球4.胯下传球、5.胯下接球6.投篮7.移动8.踏步三、专门性练习13314X81.教师组织完成传球游戏。2.教师提示准备活动要求。3.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做球操。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熟悉球性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传球比快小游戏。2.学生听音乐散开成体操队形3.学生听音乐模仿练习球操4.学生模仿、观察教师信号进行练习组织:体操队形散点21.原地运球:2.高、低姿运球。要求:积极动脑、积极活动。基本部分(26)分钟一、篮球: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前侧方;跑动的步法要与球弹起的节奏协调一致,手、臂的动作与原地运球相同。教学重点:手对球的支配和控制能力。教学难点:人与球的协调配合。二、自编游戏:夺旗方法:3513683154223231.教师讲解直线行进间运球练习方法(1)组织学生沿地上直线做行进间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