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一:(登记表)河东区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参评论文学科代码:K学校编码:C11论文编号(评审组填写):11论文题目: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内容摘要:小班幼儿正处于绘画的第一时期——涂鸦期,幼儿随意涂无目的,成人不正当的评价,会使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3—6岁幼儿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遵循幼儿发展学习规律,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因此,以游戏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对绘画兴趣,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关键词:乐趣游戏绘画兴趣作者单位:天津河东区第十八幼儿园作者姓名:曹文英邮编:300162联系电话单位:022-24373360手机:13011330730附表二:(封面)河东区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参评论文学科代码:K学校编码:C11论文编号(评审组填写):7论文题目: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内容摘要:小班幼儿正处于绘画的第一时期——涂鸦期,幼儿随意涂无目的,成人不正当的评价,会使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3—6岁幼儿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遵循幼儿发展学习规律,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因此,以游戏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对绘画兴趣,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关键词:乐趣游戏绘画兴趣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小班幼儿正处于绘画的第一时期——涂鸦期。此阶段的幼儿绘画活动往往是无目的随意的涂来涂去,只是在涂鸦过程中体验绘画的乐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由此可见,绘画既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幼儿不喜欢画画,有的幼儿甚至画笔都不愿意去拿,即使参与到活动中,也处于被动的无兴趣的状态。造成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有家庭教育不当的问题,家长缺乏对幼儿绘画轨迹的了解,他们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作品,认为孩子画得乱七八糟的,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对幼儿的作品不屑一顾,幼儿的作品不但得不到成人的肯定,有时还会得到成人的“嘲笑”。一来二去,使幼儿对画画失去了兴趣。《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投入和参与。”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获得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是通过游戏活动来主动学习的,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知识技能。我尝试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有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一、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材料要具有游戏性。《纲要》指出:幼儿园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小班幼儿由于受其认知水平和绘画技能的限制,再加上生活经验又少,他们往往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物体有一定的绘画兴趣。因此在选择绘画活动的内容上,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如:设计了学习涂色的活动:“消灭害虫”、“水果娃娃”;“漂亮的房子”等;又如:根据幼儿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设计了“小羊吃草”、“关住大狮子”、“小鸡吃虫”,等绘画内容。还选择幼儿熟悉的物品、食物为题材的活动。如:“暖暖的小被子”、“糖葫芦真好吃”、“放鞭炮”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调动了幼儿参与绘画活动兴趣。游戏性的材料表现在美工区,投放小汽车、磙子、刷子、印章、吸管等。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根据自已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由发挥,感受绘画的乐趣。如:“车轱辘画”,幼儿用小汽车蘸上颜料,模仿开汽车,在纸上开来开去,嘴里还不停的发出嘀嘀的声音,汽车的车轮在纸上留下漂亮的图案,让幼儿兴奋不已。又如:利用小刷子,幼儿用小刷子蘸上颜料,在纸上刷来刷去,(利用油水分离)很快幼儿就能发现许多漂亮的花、美丽的树、可爱的小鱼就一一浮现在眼前,让幼儿感到惊讶和神奇。又如:“泡泡画”幼儿玩吹泡泡,用吸管蘸上加入各种颜色的洗洁精,幼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