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动手让历史课堂“活”起来VIP免费

动手让历史课堂“活”起来_第1页
1/1
动手让历史课堂“活”起来新的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环。《历史课程标准》和时代的发展都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活力注入课堂。那么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呢,如何才能让课堂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完成历史学习呢?下面我以七年级下册《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为例,说明自己是怎样做的。探究问题一:如果将“我、爸、妈、和、爱”五字进行排版,算一算能排出几种句子?如果用雕版印刷需刻多少版多少字?如果用活字印刷呢?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这五个字进行排版后发现能排成12种句子,这12种句子用用雕版印刷术印刷需要刻12版60个字,而用活字印刷则只需要雕刻5个字。从而得出活字印刷术比起雕版印刷的进步: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认识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探究活动二:将“我、爸、妈、和、爱”五个字进行印刷实验,印出两三句话,说一说活字印刷需要几道工序?谈一谈印刷的感受。①学生拿出本组准备好的橡皮泥、胶泥等制作的五个单字“我、爱、爸、和、妈”,教师提供墨水、纸张和胶泥,学生动手印刷。②学生总结印刷工序:制字—排版—上墨印刷—回收泥活字,并谈感受。探究问题三:活字印刷术是一名普通工匠发明的,他是谁?它的发明有什么作用?①教师展示《毕昇》图片和有关毕昇的史料。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之书,唐人尚未盛为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认识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学生发言,教师对其正确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介绍印刷术的发展及作用。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大力推广;后王桢制成木活字,还发明了圆盘形活字盘,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此外明、清出现了锡、铜、铅铸成的金属活字。早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套色印刷;活字印刷在十四世纪走出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1456年德国使用活字印成了欧洲第一部活字印本《四十二行本圣经》,比毕昇的发明晚四百多年。活字印刷又从德国传遍欧洲,为欧洲的科学文明走出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以及社会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打下了基础。活字印刷在十四世纪走出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设计意图】通过数据计算、动手操作和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等不同的活动,亲身感受活字印刷术的特点和工序,感知科技发明者身上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境创设:假如李白、苏轼带着自己的手稿穿越到了到现代,即找不到雕版也看不到活字,该怎么出书呢?请大家为他们指点迷津!①教师出示《电脑》、《打印机》《复印件》等图片,认识我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②学生回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从80年代中后期,汉字的计算机处理成为现实,印刷出版业开始了告别纸与笔,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时代,由键盘输入汉字,经电脑排版后,通过打印机打机打印出来,可黑白印刷,也可彩印。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复印机,油印机可进行大批量的高质量的印刷。另外,扫描仪、数码相机也可以与电脑相连,实现方便快捷的图文印刷。【设计意图】通过此情景创设,引出现代印刷技术知识,引导学生梳理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动手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