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学习目标分类点拨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在阅读中快速辨识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准确翻译。分类点拨类题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见附表特例: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这种特例有三种形式。形式例句用判断句表示比喻的手法。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②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表示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把带也的判断句放在表示结果的分句之后来说明原因。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阿房宫赋》)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较复杂的内容。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②”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③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2.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见附表3.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补+定+宾+补”。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见附表4.省略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这些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文言文中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参看下表:见附表5.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参看下表:见附表方法突破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辨识对课文中的典范例句,要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例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在弄清楚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定义特点及其规律后,只要记住下列句子:“彼且奚适”“古之人不余欺也”“沛公安在”“何厌之有?”等就可以较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2.参照现代汉语语法,正确判定现代汉语常见短语类型有偏正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等。①现代汉语中偏正结构的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语序是“修饰语+中心语”。如:深入基层的领导,在地里干活。古汉语里有一类句子的语序与此相反,它们是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定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状语后置)。②动宾结构前一部分是动作或行为,后一部分是受其影响或支配的事物,语序是“动词+宾语”。如:洗衣服、修桌椅。与此相关的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就是宾语前置。如: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书典所记,未有之也(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宾语前置)③现代汉语中主谓结构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如:鸽子飞了,脸红红的。与此相关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3.有效推断句式特点,准确翻译翻译句子时,可先从一个字一个词入手,逐一翻译;再据此推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将其准确译出;最后再将所译的句子放在相应的语境中进一步验证。类题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等。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①天下云集响应,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