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趣的膨胀》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3、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小实验。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第16~17页;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1、出示爆米花。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1、出示玉米: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请幼儿品尝玉米花。2、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活动反思:由于幼儿缺乏科学探究的经验,应该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让孩子们亲身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整理思考—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切实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但部分目标没有达成,在幼儿回答问题没有提出物体之间的比较,例如:干的和湿了之后的变换等等。还有教学活动时间有点短,不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段的时间,在今后应该继续改进,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