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跨越式跳高第一课时VIP免费

跨越式跳高第一课时_第1页
1/5
跨越式跳高第一课时_第2页
2/5
跨越式跳高第一课时_第3页
3/5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长兴县煤山中学张红红一、指导思想:本课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并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课以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为理论依据,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以及学生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讲授中,体验胜利,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欢愉,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跨越式跳高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通过跨越式跳高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跨越式跳高按动作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四部分。本次课是跨越式跳高的第一课时,所以本次课我将重点放在跨越式跳高单脚起跳技术动作上,让学生通过本课的练习能基本做到助跑和起跳协调配合,单脚起跳有力,向前的力量转化为向上的力量。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对跳高这样的运动项目比较喜爱。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并极易扩散,精神不集中,对基本技术的学习感到枯燥,容易转移注意力。因此教学中,易采用采用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明白跨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要领和基本练习方法。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单脚起跳、助跑起跳的跳跃技术,并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奔跑能力。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并通过与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单脚起跳有力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五、教学方法:课的教法与学法应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制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主要以下几种:教法:1、启发教学法:通过启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引导、传导、开导的作用;2、分解法:让学生从简到难的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3、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练习的难度,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4、游戏法: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学法:1、尝试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3、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4、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热身阶段:(8′)1、课堂常规2、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2′)3、图形跑(3′):把学生分成六列横队,带领学生绕运动场地进行图形跑,跑成6个圆圈,每个圆圈6人。(以新颖的跑动路线,激发运动兴趣)4、准备操6节(3′):扩胸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膝关节运动、手腕脚踝活动、单脚跳(体会活动身体各关节)→→→→(二)体验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阶段(22′)1、导入练习“跳竹竿”(5′):5人一组围圈,中间一人持竹竿,竿尖贴地,顺时针绕圈,其余同学跳起避开竹竿。(活跃气氛,发展弹跳和应变能力。为接下来的跨越式跳高作引导、铺垫)2、尝试练习(17′):通过原地起跳练习、原地起跳跨过皮筋、助跑4-6步后跨过皮筋学习跨越式跳高技术(唤起学生进行跳高的兴趣,体验乐趣。强化基础,逐渐过渡技术动作)3、拓展练习:将皮筋近端提高,形成近端高,远端低,同学们自由选择近端或远端进行跨越式跳高。(分层教学,张扬个性挑战目标,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三)拓展阶段(5′):素质练习:分为六路纵队,每组第一位同学,近端来回跳皮筋8次,跑到远端下腰穿过皮筋,折回与第二位同学击掌后排到排尾,一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跨越式跳高第一课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