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段学生青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青春期,又称少年期或发生期。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期迈向成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个体的生理和性发育、发展的高峰期,又是个体理想、人格价值观、能力等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急剧发展和变化的。第一,在生理上,是少年性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伴随着身体的迅速增长和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第二,是由于生理的发育产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如智力的发展使得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空前发展,性的成熟造成一系列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少年的心理变化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智力的基本因素,如语言、记忆、注意等能力的整体发展,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智力的核心因素——思维能力的高度进步,二是情绪情感方面的变化,少年面对自己生理的突然变化,往往感到措手不及、惶惑不安、焦虑、抑郁,同时,情绪带有很大的两极性,情绪体验日趋丰富、细致,稳定性降低,矛盾与变化强烈突出。第三,是自我意识高涨,由于生理的突然、快速变化,性意识的萌动,少年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将心智集中指向自我,用于内省,关注自己的变化和感受,也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同时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有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自我意识扩张时期。第四,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少年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同伴交往圈扩大,交往内涵加深,但对父母家庭的依恋削弱,对教师的信赖与批评共存,同时异性交往成了一个突出课题。第五,是两性关系的微妙变化,少年的意识、心境对异性产生了神秘感。此时对于青春期的形象问题、性别角色问题、对异性的兴趣问题、两性交往问题以及自我保护问题皆成了少年也是学校和家庭极为关注的话题。由于青春期的特殊性,使得处在这一时期的少年经常会发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归纳起来,这阶段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1、过度关注自我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以及对某些疾患的多疑和过分夸大,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自己,对自己生理的急剧变化不满意而极度焦虑,有时还会主观构想疾病或症状,如有的少年由于身体某些部位一时不适就开始怀疑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从而疑神疑鬼甚至惶惶不可终日。2、情绪的两极性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而且他们的心境往往处于低沉状态。如果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抑郁、焦虑症状持续存在,烦恼与孤独不能释怀,少年将会产生自杀的意念和行为。3、性别角色混乱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其生理基础上,也表现在其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行为上。所谓性别角色混乱,即通常所说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的现象。性别混乱经常出现在青少年中,我们发现有的女孩子喜欢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子的样子如果不仔细观察,确实分不清是男是女。有的女孩子对月经等生理现象特别反感因而希望自己是男孩子;有的男孩子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女性,出现“娘娘腔”等问题。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发展不好,就可能出现男性女性和女性男性化等问题。4、人格冲突青春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如青少年出现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懦弱、闭锁与开放并存的矛盾心理,在人格特点上表现为逆反、偏执、走极端等特点。5、人际关系冲突主要表现为青少年与父母等成人出现代沟,反抗成年人;与同伴交往的要求增加,但是,由于交往技能的缺乏和以自我为中心,交往中往往矛盾冲突很多,产生心理压力;另外,就是异性交往问题,经常以一些不当的方式进行交往。由此可见,青春期辅导对于青少年是非常必要的。教育者了解自己的学生,深知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他的优,缺点与个性特点,所以教育者应在学生感到困惑时,以心理辅导为主要方法,要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较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为了及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辅导,做教育者的,应有“多角色”意识。教育者不仅是学生的最有影响的教育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要做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医生,法律保护人和人生顾问。当学生受到委屈时,能和你述说讨论;当他受了挫折时,来寻老师靠泊,重整旗鼓再拼搏;当他愉快时,与你分享;当他与异性交往时,与你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