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的G-C转换成A-T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嘌呤含量高于嘧啶D、经EMS处理后,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5.Fabry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下图是该病的某个家系的遗传系谱图,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B.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系谱图中Ⅱ-3和Ⅲ-3一定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Ⅲ-3与一正常男性婚配通过遗传咨询不能杜绝该遗传病的发生32.(10分)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若白花(AABBDD)与黄花(aaBBDD)杂交,测交后代中出现白花的概率为0;若黄花(aaBBDD)与金黄花杂交,自交,中黄花的基因型有8种,而黄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2)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且金黄花的比例最低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自交,子一代出现金黄花的比例为1/64。第4题,大多学生会选择B答案。其实大部分学生在B和C之间纠结,原因是学生对碱基互补配对的DNA复制不够熟悉,当有新的信息出现时,无法及时适应新知识和课本知识的结合,当题型一更新就不会应用了。解释:A、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根据题干信息“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可知:EMS的处理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故A正确;B、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所以EMS能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故B正确;C、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所以嘌呤含量等于嘧啶,故C错误;D、EMS处理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使稻种子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故D正确.故选C.第5题,有关遗传计算的题目都是学生的薄弱项。有些学生根本无法着手,就随意任选答案,有些就不理解题中信息,如为什么这种病可以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以及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型的确定,概率的计算都都一定的难度。解释:A、该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A正确;B、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而Ⅱ-2患病,说明Ⅱ-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说明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C、Ⅱ-3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Ⅲ-3的基因型是XAXa,两者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D、该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D错误。故选:A.32题,本题以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为情景,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有可能做题时间不够,或者学生心理默认生物中的遗传概率题都是难度大的,都不会花太多时间在遗传题上。学生对于基因型和性状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提高,这道题还必须熟悉自由组合定律得应用,学会运用书本上的遗传组合还解答其他的题型。解释:(1)白花(AABBDD)和黄花(aaBBDD)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DD;F1测交(即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1∶1,则出现白花(AA____)的概率为0。黄花(aaBBDD)与金黄花(aabbdd)杂交,得到的F1(aaBbDd)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8种;其中纯合个体(aaBBDD、aaBBdd、aabbDD)占黄花的比例为(3/16)÷(15/16)=1/5。(2)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且金黄花的比例最低的子一代,应选择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可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理论上子一代乳白花(Aa____)所占的比例是1/2,白花(AA____)所占的比例是1/4,黄花(aaB___、aa__D_)所占的比例是(1/4)×(3/4)+(1/4)×(1/4)×(3/4)=15/64,金黄花(aabbdd)所占的比例是(1/4)×(1/4)×(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