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生态课堂一读二讲三练••先锋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案主题单元: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主备教师:肖志芳执教教师:肖志芳、冯丹丹、王玲相关参考资料:教参、名师教案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单元总课时量:13课时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和词语盘点中的生词。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3、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课时安排: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1课时。日积月累课外书屋1课时。单元学情分析:1、有的文章学生不熟悉时代背景。2、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曾接触过有关人间真爱的文章,对理解母爱、友爱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从未接触过有关父爱的文章。同时,在感受爱的时候,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感悟。阅读的过程中,未能透过文字,真正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朗读时不能有感而发。1自然教育生态课堂一读二讲三练••3、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教案设计第一课时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型:一读课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读写11个生字和“废墟、瓦砾、、疾步、破烂不堪、洛杉矶、挖掘”等词语。2、重点读好描写父亲语言的句段,联系上下文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会读写11个生字和“废墟、瓦砾、、疾步、破烂不堪、洛杉矶、挖掘”等词语。2、重点读好描写父亲语言的句段,联系上下文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学难点:重点读好描写父亲语言的句段,联系上下文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己了解美国大地震。一级备课二级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道来走进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17地震中的父与子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二、播放地震图片ppt,营造情境。1、当你看到这个画面,想用什么词形容自己的感受?2、课件出示: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指名读。这个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难过、伤心)你是从哪个词读到的?请你读出这种感觉。再指名(惋惜),你又是从哪个词读出惋惜?(昔日、欢声笑语、废墟)再指名读,生评价。如果你就是这里的学生,当你看到如此情景,你会怎样读?指名读,男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