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卡年级学科课题名称课时主备人九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1郑东华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4.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具课件准备天平、砝码、量筒、盐水.、小石块教学过程个人授课修订补充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四人一组).同学们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还有小石块,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测小石块密度.(二)、测盐水的密度.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上节课测小木块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小木块的体积.测体积时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即测出木块的长、宽、高。运用体积公式,即可得物块的体积.以上是一种方法,另外还有第二种方法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物体的体积即为V2-V1.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够测出物质的质量即可得体积,最后还得用质量m除以体积V即可得到物质的密度.(糖等溶解物,漂浮的物体的体积)这有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总结得非常精彩.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测小石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大家现在来讨论一下如何制一个数据表格,来统计实验的数据,尽量减少误差。如何来测盐水的密度?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具体如何来测呢?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1)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盐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盐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盐水的质量.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盐水,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那么盐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盐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三、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大帮助.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方法不仅有这一种方法,今后还要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与我们后面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有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作业(可另附页,附关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