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摆钟》教学反思三合镇中心小学崔寅生机械摆钟这节课设计思路是从生活中的秋千引出摆,再通过的对摆的研究发现摆的等时性,最后再从摆的等时性引出机械摆钟。此节课中在视频导入以及计时阶段有运用到多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情形瞬间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场景。不过在上课过程中产生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细节提示在之前上课的环节中先是在安装摆的过程中,最初我是将每一个环节都讲的很详细,但是这样所造成的结果是整节课的时间不够,严重超时。究其原因是我忽略了我所执教的对象,对于5年级的学生,教师不需要讲太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教师只需要略微提示即可。此时ppt就凸显的它的作用,简单明了。2.实验计数方式为了让计数更准确,我采用了连续计数的方式,也就是前面一个十秒数完之后再直接接下去进行计数,然后每个十秒的数据通过两两数据的相减得出。但是在执教过程中我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计数方式,所以很容易将两者搞混。因此计数时还是采用了分段连续计数的方法。3.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的最终结果是要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等时性。但是每组数据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总有个别数据有偏差。在第一次上课时我是很生硬的将指出这是摆的等时性。但是这样做根本就是不尊重学生实验的数据,做实验而得出的数据就变得没有意思。所以后来我借用了伽利略的处理方式,指出:伽利略在实验过程中也得出了和我们一样的结果。但是他又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才得出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在此之后在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产生的原因。这样做既解决了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问题,又很好的分析了误差及其一般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