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幼儿家园共育的必要性[摘要]:在幼儿阶段,个人成长主要受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不仅是最早的教育,而且影响最大。要搞好幼儿教育,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举,实施家园教育同步化、一致化。本文从中阐述了家园共育的内涵及开展家园共育的意义,着重分析了目前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实施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键词]:家园共育;必要性;现状;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沟通,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要把家园合作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计划之中,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他说:“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抓住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一、幼儿家园共育的内涵(一)幼儿家园共育概念的界定幼儿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阶段性任务,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家园合作载体,拓展合作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家长更有效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家园形成统一的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共育既是一种现代教育观,也是一种教育措施,主要包含家园合作挖掘和运用教育资源、家园合作创设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环境、家园合作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等。(二)实施幼儿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家园共育是幼儿得以全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让二者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必须走家园共育之路。家长与幼儿教师合作共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家长和教师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双方的合作,是基于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家长对儿童的教育与学前教师对儿童的教育比较而言,虽然在教育场所、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他们的教育目标却完全一致,即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使儿童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拥有相同教育目标的家长和教师当然能够走到一起,并肩携手,合作施教。2.家长有助于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家长与教师合作教育儿童,自然会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得到教师的真诚谢意,这是因为家长教育儿童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帮助教师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许多幼教工作者都说“最喜欢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家长”、“最喜欢支持班级工作的家长”、“最喜欢和教师配合的家长”。可见,家长和教师合作的心理条件已成为家园合作的现状与发展。二、幼儿家园共育的现状与要求(一)幼儿家园共育的现状近几年来,幼儿园在实践中对家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增长的趋势,然而大多数幼儿园在家长工作方面仍然是最薄弱的一环,多停留在浅层次,表面化的水平上。大多数幼儿园所提倡和重视的家园合作多多少少带有点“幼儿园中心主义”的倾向。大体来说家园共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观念意识的陈旧,导致家长不理解家园合作的实质有很多家长对家园合作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而对支持配合,甚至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以及管理中的认识很是匮乏。甚至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应该由教师来负责孩子的教育。2.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往往不合拍因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不尽相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往往不合拍,甚至有些背离的现象,这势必会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3.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具体表现在家园合作的方式方法比较单调,层次比较低,合作的范围也很有限,很多家园合作都流于形式,仅仅局限于家长园地、公告栏等。4.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互不理解,沟通不畅家长很少主动的参与到幼儿教师的工作中去,大部分都是教师在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家长也就是偶尔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而已。5.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大城市,家长的文化素质比较高,他们更乐于了解孩子在园中的表现,也乐于参与到家园合作中去。而在一些文化比较落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家园合作很少。显然,当今社会中,家园合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方为主、一方为辅的“家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