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杨玉雪(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804070807042)(指导老师:李震峰)摘要: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校园文明,也使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遭遇困境,剖析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中的诚信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已成为值得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诚信问题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是运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本身存在的不足和大学生信用意识的匮乏和缺失等一些原因,违贷逃贷现象时有发生,并由其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对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中的诚信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还款过程中存在的诚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种可取的对策。一、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一)机制不健全及信用知识匮乏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为一种补偿性贷款政策和辅助性贷款政策运行良好,扶贫助学作用更日益彰显。据报道,自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业务1999年推出后,当年年末贷款余额只有400多万元,而到2004年12月末已达到65亿元。如果再加上商业性助学贷款,我国各项助学贷款余额达到86.7亿元,近200万学生从中受益。[1]但是,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过程中,由于政策本身存在的不足、还贷机制的不完善及部分家长和学生信用知识匮乏,也没有对大学生违反还款诚信原则行为采取有效的惩戒措施,加之目前我国的信用机制尚处在完善中,个人信用诚信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政策运行中的诚信问题还相当突出。在这举一个例子:某高校曾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27.9%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贷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贷还很难说”[2]。并且随着高校自主择业制度的推行,使得毕业学生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银行与毕业生失去联系,贷款就可能很难追回,从而也给了学生不还贷的借口,导致学生不守诚信恶意逃贷,银行追不回贷款。(二)还款时间短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1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3],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期为毕业后6年内还清,而国外的国家助学贷款多为5-20年的中长期贷款,大多数还贷期为8-12年,相比之下,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比较短,由此必然带来一部分未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理想或因为延毕,读研等其他原因的学生难以按时偿还贷款,进而造成贷款违约率上升。有机构为此进行调查,例如挑选从2003年3月20日第一个还款日到9月20日第三个还款日期间违约学生中的45人进行电话访谈。访谈的结果是:部分直接读研和个别延期毕业的学生缺乏还款能力。再比如2004年6月,四川大学助学贷款办公室通过邮件等方式对本校264名违约学生进行过调查。其中99位学生回了邮件,原因统计如下:38人没有存够款,26人正在读研或者读博,没有收入来源和还款能力,5人失业等等[4]。可以看出,助学贷款学生违约的原因是没有时间还款或还款时间较短等等,从而导致了一部分贷款学生主观故意或是无意的违约。(三)还款压力大我国助学贷款还存在还款压力大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守信用却难以做到。比如我国1999年的助学贷款政策规定还贷期限不超过毕业后4年,还要先借款先还,按季度分期还款。例如一名学生每年贷款1万元,则该生毕业后每季度将还贷2500元左右,即每月要还贷800多元。而以中部地区某城市为例,假如一名大学生毕业后走上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则刚开始月工资1200元左右,加上奖金、津贴,月收人总共不过1400元左右。这意味着他除了要还贷,连吃喝问题也解决不了,更不用说成家创业、敬老养幼了。何况大学毕业能否马上就业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即使在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台后,还贷期限有所延长和改善,实行视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