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现无震荡的民主化VIP免费

实现无震荡的民主化_第1页
1/5
实现无震荡的民主化_第2页
2/5
实现无震荡的民主化_第3页
3/5
靠什么实现无震荡的民主化?社会改革!编者按:3月23日,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在明德公益讲坛发表题为《习李新政与社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移》的演讲。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他认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是“习李新政”的改革宣言书,同时,也是启动中国第二轮改革的宣言书。该方案释放出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中国要回归到改革主流上,回归到“小政府、大社会”主线。王名表示,社会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突破口。现有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格局,应还权于社会,改善现有社会组织体制、社会服务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伴随社会改革的推进,也会逐步带动政治体制改革。在王名看来,中国若想不用付出巨大的社会震荡代价,走向现代政治,实现民主化,需要依靠社会改革,依靠公民社会。王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NGO研究所所长。1997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政府管理、公民社会与治理等。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编辑:周东旭以下为演讲实录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启动第二轮改革的宣言书我是连续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也是我第十一次参加全国两会,这次两会与其它历次两会相比,有一个非常重大,也非常突出的热点就是“习李新政”。那么,作为“习李新政”的标志性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是什么?不是政府工作报告,也不是人大工作报告,而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注:以下简称“机构改革方案”)。我觉得这个方案很值得认真研究。我把该方案理解成“习李新政”的改革宣言书。虽然新一届政府起步了,但是没有东西来表明他们的思想,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是前一届政府做的,人大报告也是前一届的,政协也是前一届做的。我在两会期间一直在思考,什么东西是代表新一届政府思路的?“习李新政”的思想在哪里?后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马凯就机构改革方案做说明,我听到一半就发现有一种新的感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构改革方案,实际代表了“习李新政”的基本表达,也是信心的表达。到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比它更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战略性、法律性的表达。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表达的机会,也没有非常正式的、具有宏观性、战略性的平台来表达,机构改革方案实际具有很强烈的宣言意义,尽管标题是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可以通过这一方案把握习李新政的基本思想、基本脉络、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什么是“习李新政”?十八大以后已经很清楚表达出来的就是反腐倡廉,这方面还是有很大成效,比较扎实。我在坐出租车时与司机聊,他们对这一点还蛮有信心,因为高级宾馆没有人去了,地方上也是这样。十八大以后,新政采取了新的举措,一些具体做法不同于已有内容。第二个方面是机构改革,属于新政比较主体的内容。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并由人大通过,但好像还不够完善,毕竟已经是第七次机构改革,新在哪里?我把它理解成新一轮改革的宣言书。什么叫新一轮改革?中国到底有几轮改革?我个人理解这是第二轮改革,有人说1992年也算一轮,其实1992年改革是第一轮改革的重新确认,市场在1992年之前受到挫折,1992年重新确认了改革方向,解决的是市场经济建构问题。现在启动的是第二轮,可以明确的说,机构改革方案是第二轮改革的宣言书。在这之前,如果还有其他东西的话,也只能说是前奏。机构改革方案标志改革回到“小政府、大社会”主线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可以从三个层面解读。首先是机构改革,具体可称之为大部门制改革方1案。机构的撤并和整合是一条主线,机构改革方案的两个关键词是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后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改革之形,那职能转变就是改革之实。马凯在两会上对改革方案做说明时非常强调职能转变,与历次改革方案相比,职能转变表现出推进政府改革的明确思路和方向。职能转变有四个方面:职能转移、职能下放、职能整合和职能加强,重心放在职能转移。职能转变的核心是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向市场转变;一个是政府向社会转变;一是中央向地方转变。主线实际就是撤、减和小,政府职能在调整过程中能撤就撤、能减就减,能小就小,政府向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实现无震荡的民主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