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导学案——专题复习罗田县凤山中学王红玉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整合历史知识,熟悉中国近代化探索活动的特点、主张、实践活动、性质和历史意义等。2.学会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在熟悉史实的基础上,形成辩证的思维能力。3.感知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辛探索过程,感悟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认识到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复习重点:认识评价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复习难点: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的异同。复习过程:【自主梳理】请同学们结合相关资料,自主合作学习完成表格(表格附后——反面)。【合作探究】请比较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的异同点(请从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最终目的以及对待清王朝和资本主义的态度等方面比较)。【巩固检测】单项选择: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括()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D.福州般船政局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C.都在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D.都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目标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始于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过程,反应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拓展提升】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林则徐时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是目的,华夷是根本对立的。到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中学与西学已可以平等相处。再到胡适时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和“胡适时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分别指我国近代化中的什么事件?材料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打开了闸门。2.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材料三3.孙中山的临终遗言“革命尚未成功”的依据是什么?4.由第2小题和第3小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历史观点?请选择()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历史局限性。B、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C、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感悟历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了解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虽然这个历程充满了挫折和辛酸,但是中国人民从没放弃和终止探索。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历程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