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处理班内突发事件,促进班内正能量传递读娄老师的《手机摔碎之后……》,我心中产生共鸣:这种类似情况班内也发生过,这种事情怎么处理才会有更好的结局?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娄老师的部分做法我认为不妨这样想试试?娄老师说到:那个柜子很高,班里最高的男生垫脚才能够到。看到这些之后,小川站起来要帮小静把手机拿下来,由于不知道手机的具体位置,小川用手在柜子上随便划拉,手机“啪”地摔在了地上,屏幕碎了!看到这里,我感觉到小川是班里的高个子,小川不是冷漠的,他选择挺身而出。可是为什么不踩个凳子,借助工具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一件事情要考虑如何做才会更好。这需要与小川交流,拓展到平时的学习方法,因势利导要结合好的时机。娄老师说到:这件事情似乎比较复杂。首先是小静,虽学校规定在校期间不允许带手机,但是,放学之后,把手机拿出来似乎也无可厚非。小静违反纪律在先,违反学校规定,才导致后面事情的发生,怎么是无可厚非呢?对小静违反学校纪律这件事不能因为手机摔坏了,就忽略了。娄老师说到:然后是小天和小川,虽然是小天把手机藏到了高处,但是却是小川把手机碰下来的。看起来似乎是小川的责任比较大,但是小川可能会说“我是为了帮助同学拿手机,不小心才把手机碰下来的。”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小天是班里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于小天的批评教育要严厉些。小川热心帮忙反惹一身麻烦,难怪现在的人冷漠!怎么处理很关键,现在的‘扶不扶’不就是扶了惹上麻烦,处理的结果令人心寒,现在人多数遇事变得唯恐避之不及,若是小川置若罔闻不伸援手---就没有这麻烦事了。小川事件后,班内热心人会变得越来越少,不吃鱼反惹一身腥------没事找事,现在的人抱怨人性冷漠,怎么造成的原因不是更应该追究么?娄老师说到:从责任、情感、以及教育角度,我考虑了很久,最终认为要让这三个孩子要共同承担责任,小川和小天要多承担点责任,而小静作为受害者,可以适当少承担一点责任。这一点我不认同:事件的起因是小静违反校规自私携带手机到校且明目张胆的放在桌子上,丝毫没有违反纪律的愧疚感。小天明知拿手机玩是违反纪律的,还恶作剧的把手机置于柜子上。小静的责任大些,其次是小天的责任大些。至于小川肯定他的动机,做事讲究方法,考虑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好心办坏事,接受一定的惩罚也是理所当然的。娄老师说到:这件事情涉及到小川,就变得麻烦了。在这个班里,小川似乎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学生。同学们看来,小川似乎比较“抠门儿”。任课老师也说过,小川曾经当众承诺给大家买糖,但是一直没有兑现。班里的另一个同学也告诉老师,小川初中的时候不小心摔碎过同学的手机,但是他不肯赔,他的家长也袒护他,最终也没有赔同学手机。对于的小川比较“抠门儿”,老师是在打听之后是否有道听途说之嫌,老师要深入的了解小川“独特”背后的故事,是小川的性格使然还是他认为责任不全在他,因处理不当而故意为之;还是家庭的原因导致他出尔反尔。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娄老师说到:了解了以上情况之后,我迅速在心里做出了安排,首先和小静家长沟通,让小静家长相信老师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小静违反纪律在前反而成了老师的不是么?对小静的家长没有必要做出保证,还要追究家长的监管责任。难道要鼓励学生们违反纪律么?娄老师说到:其次要让三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当之处,争取自己协商解决这件事情。对于小川,我确定了两个重点:一是让小川尽量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错误;二是从行动上让小川真的担负起责任来,必要时和他们的家长联系。事情处理的重点在小静自私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这是事件发生的基本条件,小天不遵守纪律肆意恶作剧是违反纪律的必要条件,小川不注意方法埋头蛮干导致事件的发生。看似是小川直接导致手机摔碎,其实起因更为关键。娄老师说到:小川说:“我本来是要帮她拿手机的,但是手机的确是在我手上摔碎的……”在责任的归属上,小川没有像小天和小静那样很爽快的同意承担责任,小川表示“老师您怎么处理都成,我都同意。”这样看来,小川似乎心里其实是有想法的,这时候如果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