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中关于P、Q两点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A.P一定比Q低B.P一定比Q高C.P可能比Q低5mD.P可能比Q高5mA1、读图,回答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范围可能是()A.[40m,50m]B.[45m,60m]C.[50m,60m]D.[50m,55m]C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①18m②21m③36m④43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4℃2℃0℃-2℃-4℃甲乙丙2、读“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的高差约为A.800~1000米B.1333~2000米C.1333~1667米D.1000~13331).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D.H地比B地降水多2).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A.13.5℃,12.5℃B.22.5℃,13.5℃C.22.5℃,14.5℃D.13.5℃,14.5℃3).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A.101米B.198米C.298米D.601米风向海洋▲1150▲1320乙山甲山0400800EFDCGHAB3、读图回答一、等温线的走向:•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素:地形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上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图2图2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1)这是南美洲_____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2)①处等温线密集的主要原是.(3)②处等温线向南突出的主要是.(4)③处等温线向南突出的主要原因是_读图分析回答:1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海拔低,气温高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QaPbabE图4若此图为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的温度低于aB.Q的温度高于bC.P的地形可能是山丘D.Q的地形可能是山丘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6~8题。6.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B.23℃℃或14℃C.17℃或18D.19℃℃或15℃7.该图所示可能是A.北半球的2月B.北半球的8月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8.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A.M地:气候温和湿润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C.N地:气候温和湿润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二、等温线的判读•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1)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2)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1)夏季气温陆高海低;冬季气温海高陆低;•2)高高低低规律:•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3、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致•1)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2)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4、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1)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2)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3)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5、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较小。1)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2)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温带地区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0º20º40º80º60º40ºMNR①总体上,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②同纬度西侧海洋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东侧向高纬弯曲;原因:是西侧有寒流经过东侧有暖流经过。③陆地上西部的等温线分布密集;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④同纬度陆地等温线向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