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1.为加强统治,明清统治者采用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_____。2.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制在_________内,答卷的文体(形式)必须是_______。资料1:据传洪武十七年,发生了多起贺表、谢笺案。因其表笺中多有犯忌讳的文字,如“作则”,“则”音同“贼”,“取法”音近“去发”……朱元璋认为暗含诅咒,作表笺者均被处死。资料2: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出任江西考官,以《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为考题,被说成是想去掉“雍正”二字之头。查嗣庭被下狱,在狱中病死,还被戮尸,家人被流放。雍正时一位进士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被斩首。1.资料中所反映的这些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2.明清统治者制造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巩固统治3.文字狱产生了怎样的危害性?危害(影响):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料:《四库全书》是中国清代官修大型综合性丛书,它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收书3503种,约9.97亿字,装订成3.6万册,是一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在编纂过程中,清政府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大检查,大批书籍被告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在中国文化史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你对清代编纂《四库全书》作何评价?资料1.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有这样的描写: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资料2.有这样一篇八股文,题目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中写道:其或公鸡欤?抑或不母鸡欤?抑或不公不母之阉鸡欤?其或白鸡欤?其或黑鸡欤?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鸡欤?阅读材料,结合课本,谈谈你对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在考试内容、形式和影响三方面的认识?内容:“四书”“五经”答题形式: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八股文体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培养忠于皇帝的奴仆,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隋唐明清内容要求文体项目广泛不受约束无限制《四书》、《五经》八股文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隋唐、明清科举制比较顾炎武为什么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课本P14观点1.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观点2.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生了……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判不合理”的看法不正确的。但是,观点1肯定科举制度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1、历史上加强思想控制的事件有①、秦朝“焚书坑儒”②、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④、明朝八股取士⑤、清前期“文字狱”①②③⑤2、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闭关锁国的政策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D.军机处的设立B3、生活在明清时期的一位书生想考状元,他必须好好学习[]A.唐诗、宋词B.汉赋、元曲C.琴棋书画D.四书五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