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摘要安徽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徽粮食安全发展状况为背景,通过建立适当的经济模型和数学模型,解决安徽粮食安全相关问题。首先,利用主成分方法建立粮食安全综合指标。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众多影响粮食安全因素进行排序,得出以下结论: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口数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人口、乡城收入比、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受灾面积、城市化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其次,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且进行了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乡城收入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城市化率对粮食安全起到正向作用,受灾面积、农业劳动人口、人口数量对粮食安全起到反向作用。接着,结合粮食安全指数及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的协整方程,从机制设计理论的角度出发,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关键影响环节,并就关键影响环节展开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粮食安全的机制解决办法。最后,文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安徽省2008-2011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08年和2011年安徽省粮食安全程度较高;2009年和2010年粮食安全程度较低,尤其是2010年不容乐观,文章据此对安徽省粮食安全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粮食安全;主成分;VAR模型;脉冲响应;机制设计;神经网络一、基本现状与问题的提出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保障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安徽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因为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产量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全国6个粮食调出省份之一,年均调出粮食500万吨。二是因为安徽是全国农村改革的先行省份,1978年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2001年全国农业税费改革在安徽省全省试点,2005年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业税。三是安徽的农业发展状况在全过具有代表性。因此,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安徽省省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基本概括如下:1.自然概括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2.粮食生产概括安徽农业的大发展源于30年前发生在江淮大地上的一场变革。1978年夏天,安徽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大旱。夏收后,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了分田到户的契约,拉开了大包干的序幕。第二年,粮食产量便达到了66吨,相当于1966年~1970年的总和。大包干的成功为安徽的粮食生产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农村改革30年来,安徽粮食生产的总趋势是上升的(见图1),粮食产量由1482.6万吨增长到3023.3万吨,增幅达103.92%,年平均递增2.40%。安徽实现了由农业省向农业大省、产粮大省的转变,粮食年产量常年居全国第6位。随着粮食生产水平的提升,安徽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越来越大,不仅解决了本省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调出粮食约500万吨。安徽省的粮食生产还是全国粮食增产的助推器,2006年安徽粮食增产255.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