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教科院课题规划办立项课题结题报告“爱的教育”主题式阅读走进农村初中课堂的实验报告王家良王传扬胡伟(颍上县教研室颍上县五十铺中心校颍上县夏桥镇中心校电子信箱ysfx2010@126.com)摘要:阅读进农村课堂,能补齐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质量不优的短板。县域调研发现农村初中课堂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环境有待改善,阅读资源有待整合,阅读推广指向县域均衡。采用“纳入课程计划、建立有效机制”的具体措施,确保阅读进农村课堂。明确阅读篇目,运用“两读一主”“品”质阅读策略,抓好“课堂教学”主体,构建师生共读两个基础,采用“1+1+N”的阅读模式,运用评价量表的方式,助推阅读进课堂落地生根,探索名著阅读走进农村课堂的路径。关键词:主题阅读课程计划“两读一主”“品”质阅读“1+1+N”阅读模式量表评测引言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爱的教育”主题式阅读走进农村初中课堂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意识,接受爱的熏陶和教化。课题组首先要界定概念,调研县域内农村初中课堂阅读现状,即阅读兴趣、环境,阅读方法、习惯,阅读资源整合等。其次,针对调研结果,制定具体措施,保障阅读进课堂的顺利实施。第三,运用有效阅读策略,评测阅读效果。最后是实验取得效益与进一步的思考。一、为何开展这项研究: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离方知出处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标志着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对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强调“在倡导并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工作、建设‘书香中国’的基础上,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2013年,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国内许多学校也开始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保障;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义务教育课12016年安徽省教科院课题规划办立项课题结题报告程设置的滞后性,农村教师队伍短缺;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农民外出务工,流动性加大,生源短缺,留守儿童现象严重。用阅读打造书香校园方法,把农村孩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势,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可行之路。二、研究什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谓“‘爱的教育’主题式阅读走进农村初中课堂的实践研究”,是指在语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新课标推荐优秀中外名著篇目中,精选若干以“爱”为主题或突出“爱的教育”为内容的文学名著名篇,在初中课堂而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补充若干课外篇目,主要体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精神的名著名篇,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意识,接受爱的熏陶和教化。教师在课内“教读”,重在组织与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学生在课外“自读”,运用课内所学方法海量阅读,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培养公民素质。“教育终极目标教育不应仅仅着眼于造就未来可能处在各界顶层的少数人,而更应强调教化、训练未来的大众。这是由阅读来完成,而不是由高考来决定。”[1]基于此,课题组确定研究的内容:1.县域内农村初中主题式阅读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的研究通过对实验学校学生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当下县域内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状况研究问题解决策略。2.主题式阅读走进农村初中课堂导读与展示模式的研究每周不少于两节阅读课,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