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古林镇中学马凤燕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而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画出自己的画。教师的陈旧教育方式束缚了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对物体的真实感受。为了打破这种成就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采取“放纵法”来解开学生的手脚。如在教学“水彩画”时,对于物体的表现,通常都采用具象写实的教学法。这样学生难于掌握,更不适应一周只上一节美术课的初中教学状态。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会采用具象写实的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凭感觉画,启发学生大胆用色彩表现。为了表现“意象”,就必须充分去感受“意象”,“意象”的主观性决定了其感受的自主性。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待,在感受碰撞和情感交流中,通过相互启发来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要减少灌输,强调学生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描绘,画出自己的主观情感,画出自己的审美理想。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的风格。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