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景资料VIP免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景资料_第1页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景资料美好的童年生活和黑暗的现实的对比1925年,鲁迅在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潮中积极声援学生,直接和北洋政府对垒。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鲁迅又以实际行动参加群众斗争,受到北洋政府通缉的威胁,同年8月他南下厦门大学,9月18日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他“从记忆中抄出”了这篇散文。这时,他“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可以看出,写这篇文章时,鲁迅的处境艰难而危险;心情孤寂而“芜杂”。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写道:“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罢……”可以这么说,这儿时的回忆,是鲁迅在“纷扰”的现实中找到的一点“闲静”,他是以“朝花”的艳丽与单纯来抚慰“夕时”(即现实、当时)孤寂而芜杂的心绪,同时针砭时弊的。作者就是将美好的童年与“纷扰”、污浊而黑暗的现实对比。鲁迅将书名《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眼前一闪烁罢。”说明鲁迅改书名,就是从童年与现实(“朝”与“夕”)对比的角度考虑的。原来世事如“流云”,一闪即逝,“不留痕迹”,只有天真纯洁,无忧无虑的美好的童年生活才是我心中根深蒂固、永不凋谢的“花”。鲁迅是将童年与现实对比,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绪,同时也批判黑暗的现实的。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都是“我”儿时有趣的生活,它们是“我”心目中的“朝花”;有对比,但不是将“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对比,而是将美好的童年生活与黑暗的现实对比;因此,鲁迅的这篇散文不是批判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而是借此来抚慰自己孤寂而“芜杂”的心绪,同时批判那“无生人气”的、污浊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这篇散文在写了赤练蛇和“美女蛇”之后有这样一段话:“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的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请想想,鲁迅为什么一直到现在还想得到“飞蜈蚣”呢?很清楚,传说中的“美女蛇”是没有的,现实生活中的“美女蛇”却是常见的(不是有人要缉拿鲁迅吗?)。这段话虽不是直接刺向敌人的投枪匕首,但批判现实的矛头是很明显的。非常遗憾的是,人们为了将文章的主题往“批判封建教育制度”上拉,对这么重要的一段微言大义的话,竟一向不予理睬,好像这是一段废话,一处败笔似的,其实,这段话恰恰是鲁迅针砭现实的心迹表露。这,可以说这篇文章不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是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又一佐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景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