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初中校本研修阶段课时教学设计模板作者姓名潘晓丽学校威海市古寨中学学科历史年级/班级八年级教材版本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课时名称《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上课时间2014-11-11学生人数50人单元背景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主题: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隶属于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八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是继第四单元欧美主要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力量得到壮大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巩固扩大的历史,这一过程又为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保证。因此本单元在近代史的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第20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作为第六单元第3课,主要内容讲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日本的改革及其意义,本课所陈述的历史事件在性质、背景、意义上具有较多的相同之处,而且日俄两国都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它们的一系列改革对今天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相关问题来学好这一课有利于他们宏观把握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历史和深刻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课时设计说明1.通过播放视频《大国崛起》有关俄国、日本的片段导人本课,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2.图片、文字资料等历史素材相互配合,使本课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拓展,构建了合作探究、开放交流的历史课堂。3.有效设置相关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在进一步强化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4.通过开展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发挥特长,再现历史,重建知识结构,情感升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情分析1.前面已学过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本课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在之前中国史的学习过程中已接触到与日本、俄国相关的内容,对日俄的历史较为熟悉。2.本课涉及到“农奴制”和“封建残余”,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无相关的历史知识与体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对农奴的生活情况进行介绍,对封建残余的表现进行适当点拨。3.八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个性突出,因此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积极思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他们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其中大部分仍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缺乏对事物的理性思考。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理解并能简述其主要内容,理解并能概述其影响。2.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理解并能列举其主要内容,理解并能概述其影响。3.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概括。难点:两场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进步性和局限性。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让学生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情境史料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难点。教学过程(可续行)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一、情境导入思考: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用简洁的语言引入课题。快速理解本课内容与资本主义统治确立、加强之间的联系。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思考: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2.俄国资本主义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1.出示材料:俄国与同期西欧各国铁产量对比2.图片:农奴的生活3.视频:克里米亚战争(片段)知道:农奴与地主矛盾尖锐;统治者想改变现状。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结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及实质1.情景剧表演:沙皇与群臣对话2.“议一议”:“请你们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