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翟伟国培案例VIP免费

翟伟国培案例_第1页
1/5
翟伟国培案例_第2页
2/5
翟伟国培案例_第3页
3/5
《空前的民族危机》教学案例翟伟背景介绍:《空前的民族危机》是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反映了当年随着日寇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之际,抗日战争如何由局部抵抗逐步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七十多年前,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筑成了一道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长城。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依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当年蕴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强烈的爱国热忱。而本课所展现的中华民族面对强敌、团结御侮的壮烈场面,正是向学生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天然契机,也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两纲精神的有效载体。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曾经多次被搬上银幕,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常见题材,多元化的文艺呈现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对“抗日战争”的一定知晓度。但是,民族危机日渐深重之际,蒋介石为什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中国的局势如何从国内战争走向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诸如此类的疑问,限于初一学生的社会阅历与认知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方面的困扰。为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从创设历史情境着手,通过对图片、影像资料的整合运用来“再现”历史,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探究思维,从而把握抗战由局部抵抗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发展脉络,引领学生重温当年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具体经过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2、知道杨靖宇将军的抗日事迹。3、知道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运用视频资料,结合教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广阔胸襟和民族责任感,认识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战胜外来侵略的重要保证。四、教学重点:西安事变五、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张学良生平简介播放视频和图片观看视频和图片。以似曾相识的人物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一、九一八事变介绍残历碑,提问:历史上9月18日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日军回忆录,引导学生从文字资料中找出相关证据证明九一八事变为日本蓄谋制造。阅读文字资料,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大致经过。从典型的史料着手,提取、概括教材中文字信息,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和方法。结合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引导学生思考“不抵抗”政策对国家和民族造成的巨大危害。观察漫画,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下文的“攘外必先安内”作好铺垫。出示杨靖宇图像,简要介绍其生平。倾听、了解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的英勇事迹。增加学生对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感性认识。二、西安事变过渡:贪婪的日本侵略者会因为中国政府的“不抵抗”而停止侵略的步伐吗?思考并回答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日本占领东北后进逼华北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讲述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倾听。了解当时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全国各界群众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西安事变的爆发作铺垫。播放电影剪辑《西安事变》,出示新闻图片《张杨发动对蒋兵谏》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西安事变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运用电影剪辑再现历史,创造历史情境;提取图片有效信息。提问:张、杨二人为何要“以下犯上”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结合“攘外必先安内”,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思考并回答问题,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剖析蒋介石口号背后的真实用意,呼应前面的“不抵抗”政策。出示材料:对蒋的处理,“杀”是下策,“放”是上策,中央决定的方针是“放”,这是联蒋抗日的上策(毛泽东)。讨论:为什么说“放”是上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放”蒋有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翟伟国培案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