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2单元3.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富阳区永兴学校小学部方红英一、呈现争论引话题1.(音配画《绚丽烟花》)从爆裂的竹筒到火药发明后的鞭炮,再到现代的礼炮、烟花,燃放烟花爆竹这个传统习俗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板书“燃放烟花爆竹”)看着这些画面,你想起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也放烟花爆竹?(学生说)小小调查,放过鞭炮或烟花的举手;家里放过烟花爆竹的请举手。2.在建德论坛里,不少网友对于燃放烟花爆竹展开了争议,摘录了一些网友的发言:(呈现)你从中读出了哪两种声音?3.小结:燃放烟花爆竹需要传承燃放烟花爆竹应该革除。显然,这些说法都有道理,到底该听谁的?两难问题,开展辩论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认识,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二、展开辩论明利弊1.课前我们小作了准备,哪些同学支持正方观点(举手)?哪些同学准备参加反方辩论的?2.调整座位。3.各方就近分小组讨论梳理理由。(我们收集的理由也许重复、也许有疏漏,梳理一下你们总共收集了几条理由,分派一下哪几位同学作为主要发言的辩手)4.课堂辩论目的在于锻炼口才,让道理越辩越清晰,形式比正式的辩论比赛简单一点。但也列几条规矩:1)双方轮流发言,每次表达一条理由,若有同一理由的可以做补充;2)这一条理由可以是陈述自己的依据,也可以驳斥对方理由;3)良好的倾听将促进思辨,请用心倾听。5.辩论过程(尽量让学生唱主角,把各条理由的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可行的情况下努力创设辩论的氛围。)6.梳理小结:看看双方辩论“成绩”——输赢其次,提高认识是首要目的:正方辩手罗列的理由不少(利用板书),这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表达形式,燃放烟花爆竹确实值得传承;反方同学也罗列出了充分的理由证明了,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不可避免地伴生了迷信愚昧、威胁人身财产安全、污染扰人、攀比浪费等“陋俗”(板书),会破坏美好与和谐的生活,我们需要思考。7.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现在你觉得,燃放烟花爆竹这种民风民俗怎样传承才能两全其美?——有限制地燃放,怎样限制?(时间、地点、安全规范、合格产品)——趋利避害,使优良传统得以传承,使迷信陋俗因素得以革除。现在生成了第3种观点,(小小现场调查)完全支持正方观点?完全支持反方观点?支持有限制地燃放以更好地传承?8.了解相关规定,给予鼓励:同学们的思辨与探讨已经具有专家水平——想法更政府通告不谋而合,2010年1月6日,建德市5家单位,根据各级部门有关规定,关于燃放烟花爆竹,联合发出通告:城区实行有限制地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既满足民心所向,又尽量确保安全,让广大市民度过一个喜庆、祥和、安全的春节。三、以点带面看陋习1.衔接:(课件呈现)民风民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能够保存到现在必定有其闪光之处。但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糟粕的一面(指板书)。现在我们把视野从烟花爆竹扩展到其他风俗,来观察、来思考(把“燃放烟花爆竹”改成“民风民俗”)。2.自学教材P49“八音盒”:谈谈有什么启发,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民风民俗?(过分迷信影响正常生活显然要不得。)3.视频《民间陋俗害婴儿》(不尽满意待调整),若是发生在你身边,你会怎么做?小结:陋俗,有时酿成的后果会极其严重。一定要尊重科学。我们有责任做一些事情。4.那么让我们把视线再收回到我们建德,我们身边,你想起了哪些民风民俗中的陋习?学生说,老师点拨扩展视野,如:(1)药渣倒到马路上——祈求健康本无错,但诅咒他人的心思要不得,妨碍公共卫生很难看。需要革除。(2)穿红衣服——不是重要事。不妨碍他人,不勉为其难,信则有,不信则无。丧葬场合穿红衣则成了不尊重人的挑衅。(3)丧葬烧纸钱、铺张操办——薄养厚葬要不得(4)赶集过节=大吃大喝……5.小结:我们的生活浸润了民风民俗文化,怎样正确看待民风民俗?相信我们今后能够从事物的两面性更为理性地来思考,为家乡的民风民俗净化做点什么了。四、布置实践促思考到亲戚朋友中进行采访调查,寻找家乡民风民俗中的陈规陋俗以及净化建议。第二课时安排(导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