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正阳县实验中学翁晓妍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这篇文章从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选取了他的六件事,详略得当,脉络清晰,语言充满诗意,热情的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通过抓住人物言行特点,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学习通过抓住人物言行特点,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2.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情况、以及所教学生的现状,我确立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以下三点:二、说教法和学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朗读教学法3.师生互动三、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2、闻一多简介3、字词掌握情况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五、细读课文,合作探究六、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七、拓展延伸,教育感悟八、课堂小结九、布置作业一、导入新课在1999年12月20日,那个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大家都在唱着那首《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课前分钟----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通过抓住人物言行特点、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学习重点:理清课文思路,学习通过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三、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2.闻一多简介3.生字词掌握情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臧克家臧克家((1905─20041905─2004))臧克家,诗人。山东诸城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1、作者简介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闻一多臧克家知遇相惜亦师亦友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和闻一多22、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