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生态课堂一读二讲三练••先锋小学五年级一学期语文学科教案主题单元:第8单元“走近毛泽东”主备教师:冯丹丹执教教师:肖志芳冯丹丹王玲相关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教材全解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单元总课时量:13课时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泽东在花山》深刻地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爱的父亲,普通的群众。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丸、崖、岷”等1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4.在感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5.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加深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单元教学重、难点:1.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3.抓住课文中,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单元学情分析: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但离现在的学生生活较远,只在影视作品或家长的口中有点滴了解。因此,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本组的几篇课文,还应以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观看有关毛泽东及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进而走近毛泽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案设计第一课时课题:《七律•长征》课型:一读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课文的大意。教学重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1自然教育生态课堂一读二讲三练••教学难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熟读课文,不懂的词语查字典。如:七律、长征、逶迤、磅礴、等闲。2.读长征故事;读毛泽东的故事。3.听歌曲:《长征组歌》《东方红》《红太阳大联唱》等。一级备课二级备课一、谈话导入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