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第一中学2011年秋季学期选择题检测(12.26)高三文综考试用时:50分钟满分:140分答题要求: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填在第6页答题卡能够,每小题4分,共140分分布密度是指某种地理事物在某区域内的分布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右图是某区域农作物分布密度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棉花B.水稻C.甜菜D.苹果2.造成该农作物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源C.热量D.土壤已知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图示意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读图完成3~4题3.日地距平比由a变至b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B.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C.重庆地区气温逐渐升高D.孟买由雨季变为旱季4.当日地距平比为b时,重庆日出时间最有可能是A.5时B.6时C.7时D.8时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读下列两幅图,回答第5~6题。5.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东风;自西向东流B.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C.西风;自西向东流D.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6.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选择题第1页共8页高三文综通常根据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和低水平下降型。读下图,回答7-8题。7.关于图中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B.低水平下降型地区多分布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C.1985-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甘肃D.1985-2003年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8.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提出从“速度东部”向“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③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表。完成9-10题。9.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10.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该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D.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11.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多石质荒漠化,其共同成因不包括:A.气候湿润,降水量大B.人为活动造成植被破坏C.地表坡度大,不利于水土保持D.石灰岩广布,土层薄,易遭侵蚀12.时与刻是古代计时的方法。《水浒传》第四十回有个精彩的情节—“劫法场”:“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电视选择题第2页共8页高三文综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人)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916587258707044620761754885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浙江山东广东天津北京江苏上海吉林四川辽宁河北安徽福建江西内蒙古广西山西黑龙江湖南河南陕西湖北甘肃贵州青海云南宁夏西藏新疆051015202530355101520253035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1985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上我们也常见午时三刻,午门斩首之类的场景。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A.12:15B.11:15C.11:45D.12:451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农具的使用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一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B.儒家主张节约的思想C.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D.法家实行法制的思想1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