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太阳》,板书课题,生齐读。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预设:生1:我了解了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师板书)生2: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师:太阳究竟是个怎样的星球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神秘星球。二、品读课文,体会写法。1、PPT:自由朗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师提示:注意带着问题,边读边画边想。有了发现就举手。2、生汇报“远”:预设:“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我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太远了。PPT出示:“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1.5亿公里(PPT变红)师:1.5亿公里到底有多远?生答。师:从博湖到乌鲁木齐大约是500公里,1.5亿公里相当于多少个来回呢?(15万个来回)师:你感受到了……生:太远了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读)师评价:还不够,谁能读得再远一些?(再请学生读)师:朗读就要这样,自由自在,酣畅淋漓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一起来读这一句。(全班齐读)师:在这里,作者用“1.5亿公里“这个数字准确地写出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之远。在说明文中这种使用数据进行介绍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字。文中还有多处也用到了这种说明方法,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师:就这一段,还有一处,也是介绍太阳离地球远的句子,谁发现了?生汇报。PPT出示:“到太阳上去,如果……飞二十几年。”请学生读这一句。师:你发现了……预设:生1:这一句也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多会学习的孩子呀)生2:太阳离我们太远了。师:只有朗读能表达我们的感受,你来读一读。师评价:太平淡了,我感到太阳就在眼前,注意读好重点词,谁再来试一试?师:来,听老师读。(师范读)有什么感受?学生评价(2人)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师:在这里,作者不仅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且举了“如果步行,就是坐飞机……”用这样熟悉的例子,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之远。这也是一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师:太阳不仅离我们很远,而且它还……生接:大3、汇报“大”师:有多大呢?(生读句子)PPT“我们看太阳,觉得……抵得上一个太阳。”师:你感受到……预设生1:太阳特别大师:大到什么程度?生:回答PPT:130万个地球一个太阳师:真是太大了!你来读一读。师评价:还不够大,还有谁想试一试?我们一起读一读,看老师的手势。(师做手势引导学生读)师:孩子们,地球在我们眼里,已经…(生接“无边无际……”)可是,和太阳相比,它简直小得…(生接“不值一提”“微不足道”)师:这里,把地球和太阳这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使我们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太阳的大,像这样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叫作比较在说明文中,这种方法很常见,一起来看。PPT出示练习题。(运用作比较方法的三个句子)请学生读一读。师问:这里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第一句拿什么和什么作比1较?第二句?第三句?评价:多聪明的孩子呀!4、汇报“热”师:作者是怎样介绍太阳的热呢?生读整段,PPT“太阳会……的3000倍。师:你发现……(生“用了列数字的方法”)PPT点击师:孩子们,烧开的水,大概是100摄氏度,如果不小心倒在手上,都会烫的人皮开肉绽,6000度,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呀?生:太热啦太烫了!师:就是钢铁遇到它,也会……(生“化成汽”)师:还不仅如此呢,中心温度是(生“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句子对比,PPT出示:“中心温度估计……2500倍。师:哪一句表达更准确些?为什么是估计而不是准确地说?生谈师:这就是说明文,语言尽管平实,却非常严谨。就这一段,读得再细一些,你还发现……预设:列数字比喻句“大火球”师: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说它是个大火球。在记叙文中这叫比喻,但在说明文中,这叫打比方。四、合作学习,弄清关系。1、师:这火球般的太阳究竟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神话故事中,后羿一连射下了九个太阳,假如他还要继续射,你们同意吗?为什么?(用一句话说)生“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师:太阳究竟和人类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呢?请看大屏PPT:“小组合作学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