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王微微让孩子爱上读书,让书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是每一个老师、家长的心愿。帮助孩子学会读书,和孩子一起畅谈好书,就成为每一个为人师者的重要工作,但却又是一件不易的事。《和孩子聊书吧》的作者蒋军晶老师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聊书”是一个让孩子爱上阅读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所以,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如何与孩子“聊书”的经验告诉读者。而这些宝贵的经验正是我这种平时对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毫无经验的人来说,太有指导性意义了。以前,很少读理论指导性的书籍,总觉得会很无趣。但读蒋老师的这本书,越读越觉得它吸引我。正如蒋老师说的:“原以为聊书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实践之后,慢慢感觉到,和孩子聊书是‘外松内紧’的事。”“说来听听”这几个字,我想可以代表蒋老师所说的“外松”。蒋老师在聊书的时候,喜欢用“说来听听”作为对学生的追问,并不用我们常问的“为什么”。因为“说来听听”本身营造的是一种轻松、随意的氛围,让人感觉老师很在意、很尊重学生的意见,就像平时的“聊天”。这也正是蒋老师聊书课堂的风格:轻松、自然、随意,不会给学生造成任何压力,这是让学生开口聊书的前提。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说来听听”代表着一种平等,师生间的平等,这种平等营造出了一个安全的讨论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敢于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疑惑,才有机会自由地表达。期间,老师退出了高高在上的讲台,以听为主,学生不会受到老师思想的左右,才更有可能激发出自己思维的火花。但,这件看似轻松的事情,实则松在学生,而老师却恰恰相反。这就是蒋老师说的“内紧”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聊”。这个确定书的过程,正是老师需要大量阅读的过程。看了蒋老师给出的书单和各年段推荐书目后,我知道,我这个第一步就已任重道远。接着,把书推荐给学生时,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需要做一个导读。导读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是否有兴趣去阅读该书并持续阅读直至结束。所以蒋老师认为,导读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熟悉作者与作品的背景;要有对该书的摘要;老师要有自己的收获;还要有对该书的评论和质疑。蒋老师说导读最大的技巧,在于找到一个新鲜的介绍该书的切入点。书中展示了蒋老师对《小王子》一书的介绍,虽然我看过这本书,但依然被蒋老师的介绍所吸引,有强烈的愿望再读一次我想,这就是老师个人知识素养所营造出来的魅力吧!这种境界,望尘莫及呀!在此之后,就进入学生自行阅读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要发挥“阅读单”的作用,以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这一系列的事情完成以后,才进入正题——“聊书”。蒋老师说,让孩子聊起来,是一门技术活儿。所以想让孩子多说,我们就不能轻视任何浅显的意见也别急着发表高见,要学会等待、等待、再等待。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聊法。这是蒋老师众多的分享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他详细赘述了各种不同话题的书该如何“聊”。虽然不同的话题在聊的时候各有侧重但我认为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老师需要找出书中最有争议、辩论性最强的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话可说。最后,还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这是一次完整“聊书”的大致过程,这个过程对于老师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聊书”一法,看似通俗浅显,实则学问匪浅呀!蒋老师以其丰富的阅读经验、深厚的知识素养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让学生由“聊”爱上书,因“书”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