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检测(十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福州质检)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D.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2.(2015·北京丰台区摸底)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时间议会通过的法案数每次议会会议立法数1660~1684年5331689~1702年809621760~1820年254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③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15·韶关调研)“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改革的影响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影响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4.(2015·长沙模拟)1830年英国格雷内阁共有13名阁员,在当时居平均水平;1841年皮尔内阁计有14名阁员,1874年迪斯雷利内阁减至12人;但1905年的坎贝尔—班纳曼内阁又增加到18人,从此至今总在20名左右浮动。以上情况说明()A.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B.英国内阁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C.英国议会的地位不断提高D.英国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张5.(2015·南京模拟)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6.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材料二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有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潘恩选集》材料三根据1949年的《议会法》,上院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能行使一年的延置权,一年之后,法案将自动成为法律,送英王批准。1963年制定了一项《贵族法》,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因为作为贵族,他们无法参加大选,不可以成为下议员,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党的领袖进入到主流政治中去。——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2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有何变化?(8分)(3)材料三中“主流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1.选D“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可知强调了法律高于国王、“王在法下”的观念,故D项正确。2.选B“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故①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地位提高,故②正确;从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看出,1721年以后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议会立法数量大增,故③正确;1832年才进行了议会改革,故④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