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互助共进”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一)王天林和静县第一中学“快乐互助共进”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中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确定的适合学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模式。它经过了本校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师徒之间指导与学习、外出学习先进课改经验,提高理论认识水平这一过程。依据《新课程标准》,再根据我校的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学科带头人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大量的具体实践操作而确定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快乐互助共进”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一、“快乐”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快乐”是我们和谐生活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只有快乐的课堂教育情景,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他们才会热爱学习生活,才会愿意为他人奉献,才会快乐健康成长。“快乐”的标准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以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为基点,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搜索、寻找、组织、合理编辑有趣的、生动的、有效的教学素材资源,以此来拨动学生好奇、欲知的趣味心弦,与教师、同学们产生共鸣,激活探究问题的潜能,驱动学习的内动力,达到认知、接受、掌握和运用的快乐学习目的。二、“互助”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互助”是我们人类长期生存的一种本能,没有互助,人的群体就不可能共同发展和壮大。因此,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和能力,就必须从小抓起,到了中学就应该已成习惯,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学生这个方面的能力已经弱化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互助?为何而互助?互助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何帮助和意义?当然,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适合大班额班级课堂教学的,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非常有效的。它要求我们的学生,要课前自主自学预习,遇到问题要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取长补短,在技能上相互学习,在心理上互相勉励,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在课上要求小组成员有序地展现自主学习的成果,从中获取成就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遇有不同观点的,组间可以讨论交流,形成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要求是自然的,长期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共进”是一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经过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同学们获得了成就感。如果能科学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可以鼓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不断地努力学习把自己变得更好。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遵循的前提是“共进”。课堂上的互动,不只是只有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表现”,应该是“百花齐放,百花争艳。”评价的结果,应该是让每一位学生感到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兴奋的“好成绩”。所以,“共进”是要建立学生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都获得成就感。201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