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后反思五年级人教版下册第四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梦想的力量》。本组课文以写人为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感动我们的地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整组课文都是情感性很强的文章,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梦想的力量》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感动不已。一个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不懈的努力,终于梦想成真。课文展现了主人翁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金子般的美好童心。在上课前,我将教学的重点设计为“理清瑞恩梦想实现的过程,感悟瑞恩那颗美好的心灵以及她的坚持不懈的毅力”。难点设计为“梦想的力量实现给我们的感悟与启发”。在教学当中,我首先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梦想吗?愿意分享别人的梦想吗?”,由此将学生引入课文学习。并引导学生思考: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通过怎样一步一步来实现的?当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回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寻找到文中描写瑞恩实现梦想的过程。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以文章中富含深意的数字为引线,让学生领悟梦想实现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70元、第二步是大家的帮助与募捐筹集2000元,第三步是成立基金会,筹集购买钻井机的钱。这几个环节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具体意思,用通顺的话将之串联起来,完成瑞恩对梦想实现过程的大体了解。此外,我还在板书上有意呈现出瑞恩实现梦想的三大步,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一步步的理想实现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并在此让学生感悟梦想实现的艰难以及瑞恩的坚持不懈、执着的爱心,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是她完成梦想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些环节的安排都是为突破难点服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领悟梦想的力量可以变大,有些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只要你坚持的是对的,就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响应,让更多的人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梦成真。瑞恩梦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事情的发展,瑞恩的梦想也是变化的。从最初的“挖一口井”到“让所有非洲的人喝上洁净的水”,让我们感觉瑞恩的梦想是在一步一步的提升。要让梦想变成现实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但瑞恩成功了,她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坚持,还有社会力量的支持。瑞恩为什么会得到社会的支持,为什么能克服那么多常人觉得无法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是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的爱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理解与支持。总体感觉这节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领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没能对文中的许多细节描写进行深挖。对瑞恩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她实现自己梦想的必要保证没有来得及让学生细细体会,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这篇课文篇幅长,内容深刻,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课堂上留给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因此还有班上少数学生的参与不够积极。今后自己还有在教学上多多向老师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