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ABEDFCGADBC1ABCP·P九年级(上)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字母的取值范围是()(A)x≥(B)x≤(C)x>(D)x<2、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B)(C)(D)3、若,则的值是()(A)0(B)1(C)2009(D)-14、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A)1(B)1或2(C)2(D)-2或15、方程的根是()(A)x=2(B)x=0(C)x=0或x=2(D)x=0或x=-26、如右图,每个大正方形均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A)(B)(C)(D)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有两个实数根8、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两根为x1、x2,且,那么实数m的值等于()(A)4(B)-4(C)8(D)-89、如图,P是Rt△ABC斜边AB上任意一点(A、B两点除外),过点P作一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Rt△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A)1条(B)2条(C)3条(D)4条10、用配方法解方程,配方后得()(A)(B)(C)(D)1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中位线EF与对角线BD交于点G。若EGGF=23﹕﹕,且AD=4,则BC的长是()(A)6(B)12(C)3(D)812、如图,已知△ACD∽ABC△,∠1=B∠,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B)(C)(D)ABCDEABDCE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化简:___________1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q=0的一个根是1+,则另一根是____,q=_______15、等腰梯形的中位线长是6cm,周长是22cm,则它的腰长为____cm。16、若,则k=________17、甲乙同学在解同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时,甲因看错了常数项,求得两根分别为-3和5;乙因看错了一次项,求得两根分别为-3和1.则原方程的根应为_________。18、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AB=3,BC=4,DEAC⊥于E,则DE=_______。三、(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9、计算:20、解方程:x2-x-1=0四、(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21、解方程:22、如图,△ABC中,AD平分∠BAC,CD=CE,式子AB·CD=AC·BD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23、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A、B、C三点坐标为A(2,0)、B(2,2)、C(6,3)。(1)请在图中画出△ABC的一个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的位似图形△A′B′C′;(2)写出△A′B′C′的顶点坐标。五、(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4、云南省是我国花卉产业大省,一年四季都有大量鲜花销往全国各地。近年OABCABEDGCF来,某乡已经成为云南省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某乡的花卉产值不断增加,2006年花卉的产值是640万元,2008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1)求2007年、2008年花卉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多少?(2)若2009年花卉产值继续稳步增长(即年增长率与前两年的增长率相同),那么请你估计2009年这个乡花卉产值将达到多少万元?2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点E是边AD的中点,连接BE交AC于F,BE的延长线交CD的延长线于G。(1)求证:(2)若GE=2,BF=3,求线段EF的长。如图10,在Rt⊿ABC中,∠ACB=90°AC=10㎝,BC=15㎝,点P从A出发沿AC向C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C出发沿CB向B点以2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P,Q分另从起点同时出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所需时间为t秒(1)当t=4时,求线段PQ的长度(2)当t为何值时,⊿ABC的面积等于16(3)点O为AB的中点,连结OC,能否使得PQ┴OC?,若能,求出t值;若不能,说明理由。六、(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1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CB∥OA,OA=7,AB=4,∠COA=60°,点P为x轴上的—个动点,点P不与点0、点A重合.连结CP,过点P作PD交AB于点D.(1)求点B的坐标;(2)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OCP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的坐标;(3)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且,求这时点P的坐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5:BCDAC6—10:CDBCC11—112:AB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2+14、1-,-115、516、或-117、3或-118、OyPCBDAx三、(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9、225、证明:(1) 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