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为我们讲述了“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二、设计理念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教学目标:1、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四、教学重点:朗读与推敲中读懂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五、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启发与教育。六、教学准备:通过图片、文字、课外资料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七、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学生看图片,感受花的美丽,和带给他的心情。)问:看了这么美丽的花,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么美丽的心情开始今天的学习吧!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诗意、有哲理地读题目)(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三)引入新课昨天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最后出示两个感叹句,设疑。这就是季羡林先生走在哥廷根的大街上发出的感叹,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色,什么样的民族,让他有了这么由衷的赞叹呢?让我们一起在文中寻找答案吧!(四)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画出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并在句子或者词语旁边写出你的感受。(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五)共同交流1、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哥廷根景色的奇丽的?2、透过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3、让我们一同走入哥廷根的大街上,徜徉在花的海洋中吧!4、刚才你们在文字中感受到了哥廷根景色的奇丽,现在让我们一起亲眼目睹一下它的美景吧!5、此时如果你走在这样的山阴道上,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次读这一段话,相信你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6、哥廷根奇丽的景色,不仅是一段优美的文字,还是一幅绚丽的图画,更是一首轻碧的小诗,谁想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一般的韵味。7、此时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六)学习奇特的民族1、那你又是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的呢?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次感受一下这个奇特的民族!3、面对如此奇特的民族,季羡林也曾不解,也曾吃惊,也曾问过女房东,学生说。4、正是这样四个简单的字,却明白的告诉了我们什么?5、季羡林在《我的女房东》一文中这样写道。6、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平常的德国人,她就是理所应当的认为,学生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7、那么在哥廷根还有谁会在这里养花呢?8、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局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就是这么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把美丽带给了每一个陌生的路人,每一位观光的游客,每一位驻游的异乡人,正是这样,也的确不错。(学生齐读后面的部分)(七)品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