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的趣味教学有人说美术就是创作,使之变美的技术。音乐则具有更加神奇的魅力,它可以陶冶人的灵魂,培养高尚的情操,与人的心理、生理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了把美育与德、智、体三者并列的主张。因此,把音乐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寓教于乐,以乐传情,使学生得到创造之美与音乐之美的双重熏陶。新课标中就强调了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趣味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爱问为什么,习惯于直观的形象思维,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天性,认知风格多以发散思维型为主。在美术学习中没有习惯的心理定势,探究性学习刚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然而,低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相对短浅,制约着美术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深化。学生乐于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大量的帮助和引导。比如说上二年级《我的玩具伙伴》这一课时,我是以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爱探险的朵拉带着小伙伴去探险、学生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伙伴带到教室,跟随朵拉的脚步去探险,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教学中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精美范画的情境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二、音乐,让美术课堂更多彩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美术和音乐是姐妹艺术,在节奏、韵律、意境、情感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的美好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变的活泼而有趣。在二年级《画家眼中的儿童》这一课的《牧牛》作品欣赏时,听音乐《牧笛》,多媒体画面此时牧童吹起了竹笛,悠扬动听的笛声感染了大家,学生通过直观听觉体验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当音乐走进美术课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随之增加,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播放音乐,使美术课堂更精彩。三、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比如在上四年级《小桥流水森林》是可以制作表格让小组讨论:欣赏具体作品,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题目作品名称:艺术家名字:画中画了什么?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为什么?画面有什么特点?作品使你产生什么感受和联想?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四、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1)美国心理学家加维所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应充分挖掘美术活动的游戏性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性地探索、使用各种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