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商业模式全面解析爱尔眼科的主业是屈光手术、白内障和视光业务,主业的核心是技术和设备,只要将医疗流程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爱尔眼科上市9年,市值由2010年初不足100亿市值增长至近期最高700多亿元,9年间营收实现10倍增长,净利润实现8倍增长,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ROE由7.7%增长至20.0%。过往优秀的业绩也印证了爱尔具备优良的历史基因。爱尔眼科独有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分级连锁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体制,加上近年来盛行的合伙人模式,这三大块构成了爱尔眼科强大的护城河。01、分级连锁连锁和医院相结合,创立分级连锁模式,对于民营医院的发展是一个大突破。爱尔眼科在实践中摸索出“三级连锁”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第一级放在上海,定位为技术中心和疑难会诊中心;设在省会城市的二级是利润中心;设在地级市的三级医院是“客户中心”,面向最广大的患者提供“验光配镜”和常见眼疾的诊疗,同时将疑难病输送到上一级。三级连锁”模式非常适于中国地广、人多、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以基层医院为面,以骨干医院为点,为广大群众提高更好的眼科医疗。分级连锁模式可以让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知名度与患者信任程度、降低医院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现已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多家成熟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另外,各地都有“省情”、“市情”、“人情”,通过收购或股份合作等方式可以把“地头蛇”拉进来,使本地的业务“顺风顺水”。正是因为有了好的管理模式,爱尔眼科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连锁模式非常适于民营资本介入、运营和发展。起点可高可低,一两个诊所干得好再开分所,一个城市站稳了脚跟再向夕卜地发展,从地方知名到全国知名……十几亿人口为民营医疗连锁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说不定未来中国的首富就会出在这个领域!爱尔眼科的潜力与软肋都在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品牌连锁是把双刃剑,顺境时几十家连锁店都可享受到“光环”。但某个单位出现问题时,却也可能祸及全局。作为全国性品牌医疗连锁机构,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一家分店如果出现重大事故,主管部门从慎重维护民众健康考虑可以下令全国关店!即便事后查明情况,允许开业,造成的影响也许永远不能恢复。企业都希望做大,上市前爱尔年接诊人次在60多万,上市后很快会达到百万级。唯一要留心的是医疗行业特有的风险。严格管理、责任险和公关是防止局部医疗事故侵害公司整体形象的关键。02、人才培养体系个人浅显的看法是,医院最重要的是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人才。医疗设备好买,但医疗人才非常难以培养,这大大限制了医院规模的复制能力。目前的医生培养体系都是以超过5年的学院学习和同时辅以大量的医疗实践为主。大部分民营医院都缺少必要的人才培养体制,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爱尔眼科以同大学联合和大量医院实习内部培养为主,解决了医院扩张的最大拦路虎。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疗效和口碑,这两个要素都需要长期的专家资源积累和医生梯队的培养机制。爱尔眼科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在公立医院可能要10年培养一个医生出来,爱尔眼科可能是3到5年。第一,爱尔改变很多公立医院那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因为师傅很有可能不那么开放地教徒弟,徒弟技术都会了,师傅要继续垄断就没办法做了,他的权威性就没有体现了。爱尔眼科整个科室绩效体系必须要考核培训再教育,而且对科室主任的考核不是说你做了多少台手术,而是你这个科室做多少台手术。第二,爱尔建立了各个亚学科的培训中心,集中起来对医生进行培训。在中国医疗行业,业内认为爱尔眼科的培训体系是一流的。第三,爱尔激励措施做得不错,为了进一步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地实施合伙人模式。这个合伙人模式有可能改变中国医生的执业生态。而医生集团是松散型的,很多就是集体走穴的模式。爱尔眼科合伙人的模式,公司这些核心骨干,包括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来组成一个团体,跟上市公司或基金一起投资新建医院,新建医院做好了,上市公司可以溢价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