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校本课教案《演讲与口才》之《我会说》教后反思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听课指导!在上课前,我对教案进行了多次修改。第一次写的教案只有三大步:谜语、绕口令和情境表演,目标也很明确:清晰、准确、有礼貌。第二次看教案时,想到有老师听课,得把过程设计得有趣一些,就加了开心闯关的环节,把三个内容串起来,省去了许多过渡语,而且线索也明白了。第三次看教案时觉得开头不能像平时那样简单,得有吸引力,于是我又加进了《傻子做客》这个故事,既导入新课,又能教学生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在听了李老师的《演讲与口才》课后,我又觉得我的课将演讲与口才局限于有声语言,于是第四次修改时加入了态势语站姿和表情。自以为教案不用再改了,只等上课了。直到10月25日在一(1)班上课,我才后悔没有事先在一(2)或一(3)班试上一次,就会发现教案设计有许多问题。其实,关于站姿和表情的两个内容完全可以删去,因为平时训练过了。再者,开头的故事还可以简洁些。既然故事、站姿和表情占去了很多时间,那么在说谜语和绕口令时就只能各设计一个了。那么第三关情境表演也就可以顺利进行了。其实这次情境表演语言不多,但是对礼貌用语却是实实在在的运用,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形式,又可用于生活中,对态势语也是一次很好的训练。如果我再修改教案,再上这一课,效果应该比这一次好。上课这天,我的临场表现让我觉得很惭愧。中午去试课件时发现声音放不出来,刚弄好就打了预备铃,慌忙中把学生带到三楼教室,本以为只有校本组的两个老师听课,没想到来了这么多老师,我心里更紧张了,以至于在板书时,把平时熟悉的“清晰”写成了“清析”。课是演讲与口才,而我在讲故事时没有脱稿,也讲得不够精彩,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对于学生,本课时的目标还有一个“有礼貌”没有达到。其它几个目标在全班齐读时能听出来,但个别学生上台展示时声音小,还有一个说着方言。对于这个说方言的小朋友,我没能及时纠正。“槛”应读可kǎn,不应该读kǎng,“甩嘎郞”的说法我认为是方言,但我又不知道普能话应该怎么说。所以在听完这个谜语后,我只用“普通话、清晰、准确”这三个标准来评,并另选学生展示。因此我让这个小朋友很失望,不仅没有猜他的谜语,还说他打的谜语不标准。这之前,我若规定课堂上展示我们刚学的谜语,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因此,这次研究课,让我认识到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