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第一中学历史习题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习题)一、选择题:1、《资治通鉴》记述历史长河中的哪段历史()A.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B.战国到五代C.春秋到五代D.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2、被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A.《水经注》B.《三国演义》C.《史记》D.《资治通鉴》3、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出现的是()A.武王伐纣B.齐桓公称霸C.班超经营西域D.焚书坑儒4、北宋司马光编写史学著作《资治通鉴》。下面哪个人物不可能出现在他的笔下()A.秦始皇B.张骞C.玄奘D.岳飞5、北宋词人苏轼的代表作是()A.《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B.《破阵子·里挑灯看剑》C.《声声慢·寻寻觅觅》D.《念奴娇•赤壁怀古》6、辛弃疾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名句是()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A.南宋临安的繁华景象B.元大都的繁华景象C.北宋汴河流域的繁华景象D.南宋汴河流域的繁华景象8、元朝时期,被人们称颂其画属于“神品”的画家是()A.苏轼B.赵孟頫C.李清照D.关汉卿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该词的作者是()A.李清照B.苏轼C.关汉卿D.李白10、悲剧《窦娥冤》是谁的代表作()和静县第一中学历史习题A.李清照B.辛弃疾C.苏轼D.关汉卿二、材料题:1、这本书按年月日的顺序,叙述了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谁主持编写的?哪个朝代的人?(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学习?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窦娥在刑场的唱词材料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1)材料一是谁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2)材料二是谁的作品?(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两个朝代的什么文学形式?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叙述的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故答案是B。和静县第一中学历史习题【点评】考查《资治通鉴》的知识。2、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故答案是D。【点评】考查《资治通鉴》的知识。3、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是综合选择题,考查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的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选项C排除;《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选项A和B排除,只有选项D焚书坑儒是秦朝,是两部史书共同记载的,故选项是D。【点评】此题有一定难度,做题时需仔细比较。4、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岳飞是南宋的将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D。【点评】考查《资治通鉴》的知识。5、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北宋的文学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和B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选项C是李清照的作品,故答案是D。【点评】考查北宋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品。6、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辛弃疾的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B是杜甫的名句,选项C是李清照的名句,D是文天祥的名句,故选项是A。【点评】考查的辛弃疾的作品。7、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的艺术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河流域的繁华景象,选项A、B、D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C。和静县第一中学历史习题【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