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塘沽一幼孙静论文摘要: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人的双手和大脑是紧密相连的,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可以锻炼自己脑与手的协调性,而且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言、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也就是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它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1、树立自信,增强幼儿生活自理意识;2、变化形式、激发兴趣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3、运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4、创设环境,深化、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5、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主题词:小班自理能力兴趣鼓励意识培养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人的双手和大脑是紧密相连的,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可以锻炼自己脑与手的协调性,而且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言、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也就是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做。它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纲要》阿才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阿的特征,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四二一的现象进一步普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不等孩子张口,吃、穿、玩、用具一切具备,孩子的举手投足,家长都明白无误地领会,并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以致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扼杀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形成了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从而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今年我接的是小班,入园初90%的幼儿不会穿脱衣服,50%幼儿不会自己吃饭,会自己吃的饭粒遍地都是,有的幼儿甚至老师帮他穿衣他都不知伸手,更有甚者连水都不会喝。作为一名小班幼儿教师的我,对此现象深感忧虑和不安。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他们拿什么样的一种能力去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呢?又何谈祖国的栋梁。那么作为一名站在教育工作的最前沿的早期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好学的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个性,这对于小班幼儿有着更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一、树立自信,增强幼儿生活自理意识。幼儿刚离开亲人的怀抱,失去了保护伞,动手能力又差,遇到困难不知怎么办,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因此,树立幼儿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好是做好事情的前提。首先,根据幼儿原有的水平,丰富幼儿生活方面的知识,培养自信的意识。通过课堂集中教育活动,教幼儿辨认衣服的种类,如:夹克服、牛仔服、衬衫、长裤等四季服装。认清衣服、裤子的正反面以及鞋子的倒正,进一步知道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通过媒体教学“小小的我”使幼儿知道小朋友也能自己做一些事情,既看到榜样也可增强自己的自信。通过谈话“我上幼儿园了”、“我学会了新本领”等活动,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幼儿参与做的欲望。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和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二、变化形式、激发兴趣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1、兴趣是幼儿各种的活动的前提,对幼儿来说最感兴趣的便是游戏。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纲要》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