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对抗心态从何而来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苏、中朝关系,讲授《斯大林、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的建立》、《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起源》等课程,著有《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以及新著《沈志华冷战五书》(共5册)等。精彩摘要朝鲜一直没有独立,甚至1958年中国志愿军撤出朝鲜之前,朝鲜也不是独立的。只是名义上独立,但什么主意都拿不了,都得听大国的。因此,你要理解朝鲜人的心态,理解金日成的心态,这是一种抗争或者独立心态的由来。别小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苏联整个亚洲战略的破败,这也就意味着,苏联必须调整他的亚洲战略,才能保证自身安全,怎么保证?就是要占领朝鲜半岛。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要在整个欧亚大陆对共产主义设立环形包围的战略就越来越落实,越来越稳固,围着中国构建一系列同盟。直到1955年,基本就形成这么一个构架。中国领导人决定出兵朝鲜,绝不是因为边界的安全,而是国家整体的安全和政权稳定,而这个基本的保证就是中苏同盟。以下为讲座实录朝鲜:一直未能摆脱大国控制而寻求独立我接触朝鲜战争方面的俄国档案最早一批是叶利钦写给金泳三(编者注:韩国前总统,1993年至1998年任韩国第十四届总统)的信件,当时有216件,那是1994年,朝鲜战争中的很多事儿都出来了,原来都不知道。1994年后,出了很多新东西,加上中国的档案,也在这个前后开始解密,像毛泽东军事文稿,周恩来年谱,刘少奇年谱,还有周恩来军事文稿,彭德怀军事文稿等,实际还是非常不完整的,就我所知还有很多材料没有公布。档案不断出来,叙事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整个观点都会发生变化。举个例子,毛泽东早就想出兵,在美军仁川登陆之前,毛泽东三番五次对斯大林、金日成讲要出兵。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乘胜追击,金日成已经打成这样,我可在背后给你防守后方海岸线,或者帮你到前面打釜山。总而言之,加入中国这股力量,既能防止美国在侧后登陆,又能加速向南进军。过去我写文章,判断是金日成不同意中国出兵,人家没邀请,怎么随便派部队到他国作战?到2005年,俄国又披露一批新档案,可以看到斯大林和金日成苏联大使之间来来往往的电报,我们才知道其实金日成想让中国出兵,虽然有反复,但最终还是觉得自己拿不下这场战争。特别是到了1950年八月中旬,毛泽东至少三次对金日成讲,得把重兵调回来,防守中间地带,否则美国在侧后一登陆,就全盘皆输。而且毛泽东判断,登陆地点不是元山就是仁川,讲的非常准,金日成也明白,但是他一请示斯大林,斯大林不同意。斯大林为什么不同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直接结论,战争结果并不是斯大林特别关注的,因为他明知如果中国派40万军队过去,甭说40万,哪怕就派15万,麦克阿瑟7万人怎么能够成功登陆?因此,这就让人们重新去思考朝鲜战争的起源。我今天讲朝鲜半岛在冷战时期的战略重要性,也就是苏联、中国、美国,当然包括日本,怎么围绕朝鲜半岛形成东亚冷战格局,从这个角度大家可以知道为什么巴掌大的这么一块地,吸引这么多大国较量。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过了大概六十多年,这个劲还没过去,谁都不想撒手。原来朝鲜最早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转到日本统治下,到1945年二战结束,就转到苏联手里。了解朝鲜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这个国家一直没有独立,甚至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之前,朝鲜也不是独立的。只是名义上独立,但什么主意都拿不了,都得听大国的。因此,你要理解朝鲜人的心态,理解金日成的心态,这是一种抗争或者独立心态的由来。苏联:为控制中国东北发动朝鲜战争二战快结束时,朝鲜当时在日本占领下,几乎相当于一个行省,日本关东军在那驻扎。开波茨坦会议的时候,美苏间有一个大体分工,日本本土和太平洋由美国人作战。中国大陆,主要是指东北,由苏联人作战,就是没讲朝鲜半岛由谁作战。一般的理解应该是由苏联人作战,因为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相连。苏联进攻东北日军分三个方向:一是苏蒙联军从大兴安岭往东打;一是远东第一方面军,从北向南打;再一...